长按上方图片,查看精选文章
现在的娱乐项目被所谓的“网红”带节奏,更加追求刺激了。
不过,有些娱乐项目给人们带来刺激的同时,产生的“副作用”也是相当要命的。
前几天,轰动全网的#女研究生玩网红蹦床导致完全性瘫痪#,就是个鲜活的案例。
事情发生在江苏徐州,5月25号晚6点左右,小佟和男友小王、表哥小鲁相约到当地一家名为“幻影星空”的蹦床馆玩。
当时,三个年轻人准备玩一个名叫“人体炸弹”的项目。
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了玩法:
项目场地里有一个高大的气垫,站在高处的人用力蹦下,另一端躺在低处的人就会被弹入旁边的海洋球池中。
轮到小佟玩时,她坐在气垫上,表哥往球上蹦了后,小佟头朝下猛地摔进了海洋球池内,当场就动弹不得。
尽管后来小彤被送医做了手术,但是胸部以下仍然没有知觉,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完全性截瘫”。
看到这样的新闻,局长的心情可以用心惊肉颤来形容。
但更可怕的是,危险级数不相上下的娱乐项目还有很多很多……
有这种自杀式跳球海。
或者把海洋球换成海绵方块。
还有蹦床的变种,可以自己粘到墙壁上的蜘蛛人游戏。
还有这种超级网红,每个地方叫法不同,有的叫天罗地网,有的叫十八层地狱,只听名字就觉得够刺(危)激(险)。
之所以被称之为“十八层地狱”,是因为人体重心向下时,它会一层层托住你,让你慢慢享受“折磨”。
但万一托不住,你横冲直下,老腰就真的保不住了!
其实生活中,除了局长现在谈到的成人娱乐项目,在没有稳妥的安全措施以及大人的看护下,儿童经常接触到的网红滑滑梯、网红海洋球等,也潜藏着致命危险。
01
室内网红游乐项目
到底有多危险?
在“网红”产业盛行的今天,“网红游乐设施打卡”成了遛娃必做的事情。
海洋球
就拿最常见的海洋球来说,孩子不管是冲下去还是跳下去,都能被球球包围,简直乐趣无穷。
而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室内游乐设施的标配,其实有“三宗罪”——
甲醛超标、藏污纳垢、有划伤危险。
因为是新兴事物,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条例、标准来规范,于是,就成了商家“看心情”的地带。
记者买了市面常见的、价格不一的三种海洋球,分别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三种球的甲醛含量均在0.5毫克每立方米,远远超出了室内环境0.08毫克的标准。
很多家长都表示,孩子玩完了回家后,袜子都洗不干净,挺脏的。
海洋球的脏不只是肉眼可见的脏,它还容易传播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感,都很轻易在球海里,一传十、十传百。
而且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海洋球的底部,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孩子的大小便、呕吐物很常见,由于数量庞大,商家不可能逐一杀菌消毒。
同理,除了这些排泄物,海洋球下面还可能有其他尖锐物品,划伤小朋友。
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去海洋池、积木池里面玩,即使万不得已要去的话,玩之前最好检查一下池子底部,有没有尖锐物品。
玩完后,也要及时给孩子洗手、洗澡。
虽然这些举动是麻烦了些,但是和孩子的安全相比,麻烦一点真的没什么。
滑梯
此外,在游乐场,比海洋球更常见的,恐怕就是滑梯了。
儿童乘坐滑梯出事的新闻,层出不穷。
前不久,英国一位妈妈抱着18个月大的宝宝玩滑梯,却在滑行的过程中听到“咔”的一声,孩子的腿被生生折断!
儿童滑梯一般是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使用,3岁以下也有相关的使用规范,这位妈妈的抱娃姿势,明显不符合相关规范。
根据我国《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国家标准》(GB/T-),儿童滑梯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记,表明年龄范围、使用人数、是否需要大人陪同等。
不同的滑梯,有不同的乘坐规范。所以——
一定要看警示牌!
一定要看警示牌!
一定要看警示牌!
重要的事情,说多少遍都不算多。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让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02
室外“网红”游乐设施
危险正在靠近
危险关不住,除了室内的,室外的网红游乐设施更是危险重重!
充气城堡
年3月31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田庙乡万亩梨园突遇龙卷风袭击,瞬间就卷翻了游乐园里的一张充气蹦蹦床。
而蹦床上面,承载着数十名正在玩耍的小孩和家长,欢快的时光也一下子被恐惧吞噬。
该事故造成2名儿童死亡,1名儿童重伤,1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受轻伤。
从网上的视频可以看到,现场情况堪比灾难大片。
据目击者说,在龙卷风的作用下,蹦蹦床被连根拔起,有的孩子被卷到半空后,伴随哭喊坠落而下。
关于充气城堡存在的安全问题,其实早在年,晚会就已经披露过了。
1、四级风力就可能被掀翻
这些充气城堡看似庞然大物,实际上却“弱不禁风”。
好奇实验室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用功率瓦的排风机从侧面吹向重量足足有斤的充气城堡,结果当风力到达七级的时候,整个充气城堡就已经开始左右摇摆;
当风力达到八级的时候,这个巨物就已经被彻底掀翻。
而在充气堡上的测试者(大人)也感到非常无助,因为这个充气堡非常的滑,完全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抓住。
如果是一个孩子在上面,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风一吹很可能就被直接甩出来,然后被这个重物压下。
有充气堡生产厂家表示,虽然充气堡自身重量大,但是遇到4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即便有固定设备,但固定措施不到位,也有被掀翻的风险。
所以一般充气堡的警示标志上都会写着“三级风(含)以上,严禁在室外经营”。
2、有发生爆炸的风险
年7月1日,英国诺福克郡的一个海滩上,一个大型充气滑梯发生爆炸。
一名叫Ava的女童被弹飞6米后重重坠地,送医后不治身亡。
事故原因是,高温下充气滑梯受热膨胀,以及阻隔气室间的结构损坏,所以发生了爆炸。
3、“漏气”是另一个安全隐患
一些游乐场所或者私人经营的充气城堡,由于长期置于室外,经常“带病服役”。
一旦漏气,或者鼓风机发生故障,迅速瘪下来,孩子跟摔在地面上没两样。
年4月,长沙市4岁女孩在攀爬充气城堡高处的滑梯时,城堡突然漏气坍塌,导致女孩从高处坠下,送医后被诊断为颅骨骨折。
氢气球
除了充气城堡,要被打入冷宫的还有“吃人”的氢气球!
去年,国庆假期期间,山东烟台马家沟景区,由于内部设备没有及时检修,导致钢缆脱落,氢气球失控在空中破裂。
在氢气球上面的一对母子,不幸从空中坠落身亡。
逝世的妈妈年仅31岁,儿子也只有3岁。
从他们飞上空中时兴奋地朝下面挥手,到气球失控母子坠亡,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当妈后,真的看不了这种事。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不知道这位妈妈有没有来得及跟家人告别,不知道那个孩子有没有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再见,一想到这些就想哭。
这岂止是两条生命啊,这是两个家庭后半生的噩梦。
我们再来看看,这所谓的“氢气球”是何方神圣,怎么就成了夺命气球。
从活动方发行的门票来看,游乐场赠送的应该是“氦气球”,可最后却变成了氢气球。
在国际上相关景区采取的,多是燃烧空气的热气球,或者“氦气球”。
然而无良商家,不仅偷换氦气,而且竟然没有专业人士陪同,游客身上没有应急的装置,还允许身高明显不达标的3岁儿童参加!
真可谓是人间惨剧!
热气球本身危险性就极高,专业人士乘坐相对安全的空气热气球,根据天气、风力判断能否飞升的情况,还频频出现热气球失事的事件,更何况是“三无产品”的氢气球。
除了谴责商家,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保护孩子,远离这些危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点名完以上危险项目,局长总算松了一口气。
看完文章后点个,希望各位家长以后带孩子出去玩时能长点心,不要盲目追随网红打卡。
多方面考虑下娱乐设施是否安全,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玩耍环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作者:局长,妈妈网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