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天下企业家精神的写照读紫云英叙

白癜风怎么看好 http://m.39.net/pf/a_4473345.html

前几年,我只是断断续续地在《四方天下》上,粗略地浏览了《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叙事散文,也就是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紫云英》。此书出版后,作者第一时间赠我一本,此书如此精美,十分惊叹。我如获至宝,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口气逐字逐句,认真拜读了这50余万字的巨著。

读后受益匪浅,感悟良多。使我认识到,此书字字珠玑,句句闪光。原来它是一部管理国有企业的往事回顾,是一份管理国有企业的经验总结,是一腔管理国有企业的鲜红热血,是一本管理国有企业的精美教材。

当然,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还是八个字——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全文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人文如一的高度一致性。由然为此而惊叹。作者利用夜间,下如此之大的工夫,写出此书,并无意标榜自己,只是为让全公司职工牢记企业的发展史,深知今日企业的成就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其“挖山不止”、永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因此,也恰恰应验了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典故。让这些亲身经历的曲折故事,折射出一个企业家的精神世界,使读者从中看到一个国有化工企业领导人的立体形象。

说到企业家精神,让我不禁想起年2月27日,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表彰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曾激情评价企业家的“六种精神”,这就是“‘争王称霸’,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孜孜追求,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敢试敢闯,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敬业爱岗,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以此对照,《紫云英》中掷地有声的字字,如同千钧的句句,不正是作者在细节中呈现的企业家精神的写照吗!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一“争王称霸”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什么“家”,就应该不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如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等,有哪个“家”是凡夫俗子,没有一种敢为人先的霸气?

作为一个企业家,当然也不会例外。翻开《紫云英》,通篇都充满着作者一种“争王称霸”和敢为人先的气概。作者进厂时,还是一个刚中专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从工人岗位调出后,开始担任的是企业宣传、共青团、纪检等工作。这在一般人看来,他一生只能从事政治工作了。

然而造化弄人。上级偏偏让作者走上了企业管理的岗位,先后到两个中型化工企业担任主要负责人。年3月,时任市委书记率队到企业调研,欣喜地发现他管理企业的独特之处和做法,又给作者加了一副重担,到拥有数千名职工的特大型企业省城化工厂(原氯碱集团)任董事长。

就在作者刚上任的时候,我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同时暴发了一种高传染性的SARS病毒(简称非典),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尤其4月中旬,本市也出现了一例疑似病人,这让市民更加恐慌。

就在这期间,有一天,作者在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发现物业部正在发放防非典传染的“84”消毒液。他便“挤到人群中,抓起一瓶随口问大家:‘这产品是用什么生产的?’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就是用我们化工厂的氯气生产的。’‘是用我们的次氯酸纳生产的。’‘我们几百元一吨的产品,他们拿回去加水稀释后,就卖到上万元一吨,而且还买不到!’”

答者无意,问者有心。作者敏锐地产生一种想法,趁其他企业还未醒悟过来,利用自己现有原材料的优势,来个先下手为强,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84”消毒液。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又能保证市场供应,为防“非”控“非”做点贡献。于是,他当晚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研究如何尽快开发这种产品。

出乎意料,会上,除少数人犹犹豫豫地支持外,多数与会者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有的说,生产这种产品,调整设备要一阵子,技术攻关要一阵子,标签印刷要一阵子,办理卫生许可证更要很长一阵子。等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恐怕“非典”都过去了,黄花菜也凉了。还有的干脆提议散伙,回去吃夜宵,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没有放弃,而认为,这家企业之所以过去困难重重,连年亏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多数人麻木、迟钝和不自信,缺乏观察市场的敏锐性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于是,他霸气十足地说,我们就是要当一回销售含氯消毒液的霸主,出了问题,我负全责。最后决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对各项工作中的困难,进行详细分工,要求按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合格的含氯消毒液。

人心齐,泰山移。会后,大家只好按各自的分工,齐头并进,不分昼夜,只争朝夕。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合格的含氯消毒液宣告生产成功。

产品下线以后,他们首先向市政府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消毒液,然后进行销售。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政府的重视,尽快拿到生产该产品的“卫生许可证”。

市内很多单位主动来电话,询问货源、价格和付款方式,还有绝大多数人不问价格多少,直接带着现金、汇票和车辆前来开票提货。整个厂区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拉货的汽车摆成了长龙,铁路专用线,整列整列的消毒液发往全国各地。还有一些人,担心提不到货,竟拿着省、市领导的批条,在厂内急得乱窜。

此时,市场上的含氯消毒液价格见风就涨,毛利超过成本的10倍以上。最多的一天,他们竟产生多万元的盈利,最少的一天,也赚到了多万。一举扭转了该企业多年亏损的局面。

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作者上任后,敢为人先,烧的第一把火。这把火烧红了当地的半边天。全厂上下,一片欢腾,个个为作者和领导班子翘起了大拇指。有个退伍军人,还兴奋地唱起“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为此,市政府的分管副市长还在政府的接待宾馆亲切接见了作者,并夸奖企业:你们为全市防‘非’控‘非’立大功了!

有句谚语,叫“快手打慢手”。这说明“慢手”只好挨打了。政治斗争是这样,军事战争是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同样是这样。作者从本企业发放“84”消毒液这一不起眼的动态中,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并力排众议,在有些企业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来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先机,生产出市场急需的产品,获取可观利润。这不正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吗!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二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

《紫云英》的第二个方面,还多处体现着作者和他的管理团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不妨,我们举上几例。

年11月,作者被任命为省城化肥厂厂长,当时这个厂的情况是:企业连续亏损,交不起供电局电费,还不起职工的集资款,设备装置跑冒滴漏严重,职工的思想情绪不高,还面临着市政府要企业搬迁的命令。

面对这一系列困境,别人都为作者这个新上任的厂长捏一把汗。而他却毫无惧色,一往无前,勇敢地把这副重担挑起来了。他在企业首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上,用通俗的话语,对大家表示,如果说,过去的老领导,给这个企业吃了第一碗和第二碗饭,还没有吃饱的话,我们现在就让这个企业再吃第三碗饭,直到吃饱为止。我就不信,这个企业不能起死回生?并郑重承诺:“如果半年内不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和归还职工的集资款,我将引咎辞职!”

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家,光不畏艰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往无前,顽强拼搏,具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必胜信念和毅力。借鉴也是一种创新方法。作者首先针对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请教,拜师学艺。他先后请来原蜀山化肥厂总工程师孙锡林,拿掉了合成氨半水煤气柜的所有配重;请来原蜀山化肥厂生产副总罗斌,降低了高压压缩机的回气率;请来原阜南化肥厂生产副厂长韩枫,发现了合成塔冷、热交换器的损坏问题;请来原滁州和安庆化肥厂厂长姚殿军、江航东,在变换炉后增上了联产甲醇装置;请来原砀山化肥厂总工程师王晓华,解决了原料气体干法脱硫变湿法脱硫的问题,等等。

在解决精化产品的水份问题上,一直找不到良方。有家外地的同类型企业又不准外人接近观看生产过程。无奈之下,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谢中平心生一计,带着军事望远镜,前往这家企业考察。神不知,鬼不觉,在厂外利用此镜详察了设备装置和生产全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作者上任第一个月,就减亏86万元,第二个月盈利1.2万元,第三个月盈利12.5万元。接着,作者还如期兑现了上任时的承诺,企业盈利节节高,职工的集资款如数归还。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小氮肥装置管理最佳、效益最好、创新最多、职工收入水平较高的企业之一。省化肥协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两次在该企业召开全省化肥企业现场交流会。

能者多劳,鞭赶快牛。年4月,上级又让作者兼任省城化工厂董事长。这个企业的现状,比上述当年的化肥厂更加困难。可以说,它是一个谁都不敢触摸的烫手山芋。

这个企业现有职工多人,加上退休员工近万人。工人们讽刺它有“八差”:即差工资、差电费、差水费、差社保费、差医药费、差工程款、差原辅材料款、差职工集资款。生产厂区的道路坑坑洼洼,晚上黑灯瞎火。一幅惨景,让人不寒而栗。连当时管工业的副市长都说,这个企业是个“老大难”。

然而,作者却充当了杨子荣的角色,“越是艰险越向前”。他自嘲地表述自己是“糊涂胆大。”面对企业的“八差”,作者在上任的第一天下午,召开了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大会,首先为大家打气鼓劲。他说:“别被我们企业今天的困难所吓倒,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在与困难和挫折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企业员工的想象力有多大,这个企业就可能有多大。”企业党委书记王小生曾用“掌声、笑声、鸦雀无声”形容这次会议的效果。随后,作者在坚持生产为先的同时,脚踏实地进行全面整顿。根据企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门看好、钱管好、人用好”的治厂方略。

门看好,就是严格执行货物进出门制度,取消企业各生产单位和子公司随意开据出门证的权力,严禁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厂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钱管好,就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坚持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杜绝财务坐支和例外审批事项,实行合同层层把关和财务书面授权审批制度。千方百计进行清欠,追缴应收账款。分步关停撤销依附于集团公司生存的20多家小公司。对长期在基层单位挂名不上班而拿空饷的,进行摸底排队登记,一律严肃处理。

人用好,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不搞任人唯亲、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对现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度”测评,实行末位淘汰,逐步扩大和实行班组长直选制度,全面启动对生产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工人的操作技能,又调动了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一天,作者听武保部反映,过磅后的送货车辆开走后,车停的地方,大晴天水汪汪一片。又听王书记说,刚打扫清理过的道路两旁,又奇怪地冒出许多大石块。他们立即意识到,这种奇特现象,其中定有文章。于是,作者便让保卫部长暗中查清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是有些送货的驾驶员,车上装有几个大汽油桶,里面全装满水,进厂过磅后,把水放掉。扣除车身的重量,水就成了货物的价钱。二是送货的驾驶员在偌大的工具箱内,装有乱七八糟的大石块,和装水的车辆如出一辙,石头也就成了货物的重量。门卫们、司磅员,过去哪想到这其中的奥妙!

对此,他们一方面立即报案,对那些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吸取教训,要求门卫对进出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接着,他们又举一反三,趁热打铁,扩大战果。从整顿队伍开始,全面整顿企业的磅房、检验、仓储、门卫、劳务、财务等部门存在的问题,对营销人员实行业务终身负责制,规范和健全了企业零星工程的管理工作。

说起来,也真神奇。不知是作者和他的团队运气好,还是作者的胆子大、抓得好?上任第一个月,就让这个沉睡良久的“化工雄狮”,终于醒过来了。企业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既报销了多年无钱报销的职工医药费,又补发了历年拖欠的职工工资。全厂职工无不欢欣鼓舞,一时传为神话。

8年6月,市政府决定将省城化工厂、省城化肥厂、蜀山化肥厂三家企业合而为一,任命作者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作者新接手的蜀山化肥厂,摊子大、人员多、效益差,连年亏损,人心涣散。

面临这些难题,作者和他的团队从这个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入手,首先着手抓管理,堵漏洞。该企业之前每月消耗烟煤吨,作者对这个数字认为是不可能的,其中定有蹊跷。经查,果不其然。原来是内外勾结,个别人控制了该企业的购煤渠道。该企业的少数采购人员与晋城供应商相互勾结,煤中掺入大量矸石,仅一个专列,就使企业蒙受数十万元的损失。从而揭开了该企业戏称“品牌炉渣灰”的缘故和连年亏损的重要原因。新班子上任的当天,作者就宣布了几项决定,彻底扭转因用煤过多而亏损的局面。当月,由原月用烟煤吨,下降到吨以下。以每吨元计算,仅这一项,企业每月就可节约生产成本多万元。同时,由于原料煤质量的提高,每月还可减少消耗无烟块煤总量达30%,节约采购成本也在万元以上。从而使这个企业,在新班子上任后的次月,一举扭亏为盈。

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谁说“病树”不能冒新绿?关键要看育树人如何培植。作为以上三家一直亏损的企业,就如同三棵“病树”,经作者和他的团队不畏艰难,一番拼搏,不全都起死回生、焕发青春了吗!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三

孜孜追求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

本市三家化工企业虽然整合为一体,组建为新公司以后,命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三家企业,都是上世纪50年代而建。当时所建地址都属远郊,但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省城的迅猛发展,其企业的地理位置都变为市区了,其周边不是密集的居民区,就是党政机关或学校,时代逼着它们必须搬迁或关门走人。

“搬迁或关门走人”,谈何容易!搬迁,需要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关门走人,这近万名职工就面临失业,生活出路在哪里?为此,作者和他的团队几乎像伍子胥一样,愁白了头。

天无绝人之路。作者和他的团队深信,在没有人工修路的年代,世上是本无路的,后来人走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只要孜孜追求,不断攀登,路总会踏出来的。从此,他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自我宣传推介力度,办起周刊《四方天下》企业报,制作展示企业形象的专题电视片,广泛发行《在希望的大旗下》的小册子,等等。作者本人也穿上“铁鞋”,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寻资之路。

他不分昼夜,不顾寒暑,多次南下上海、广州、深圳……,北上京城、天津……,尽管经历了千辛万苦,多次皆无功而返。就在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他们与某央企合作,进行企业搬迁,再展省城化工雄风。并于8年7月26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明确指出,重组后的企业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属于央企在省城注册的二级企业,在省城循环经济园投资亿元,分两期建设具体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和利税规模上台阶。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大家为此而喜笑颜开的时候,合作又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局面。省企和央企、市政府产生了意见分歧,弄得各方面很不愉快。使《协议》无法执行,暂时搁浅。

对此,宇桥和他的团队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万般无奈,只好穿上“长大挂”,“上窜下跳”,求爷爷,拜奶奶。今天跑省企,明天跑央企,后天再前往省市政府,一双嘴皮几乎磨破,一双“铁鞋”几乎磨通。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鼎力相助下,经多次协调相商,互让互谅,使新公司和央企的合作,又重新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一切顺汤顺水,最终,于9年8月18日,新公司揭牌暨央企化工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省城循环经济园举行。

自此,企业在央企的大旗下,一手抓老区生产,一手抓新区建设,可谓老区生产红红火火,企业稳定;新区建设轰轰烈烈,一日千里。年11月24日,央企领导在视察新区建设时,连连称赞:企业新区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气势宏伟。大家吃了不少苦,我看了很激动,也很惊喜,值得央企骄傲和自豪!

由省城多家化工企业整合为一体,这是一个飞跃,再由这个分散为三地的“一体”,上升为央企的一员,实行搬迁重建。短短几年工夫,让一座新型的化工新城,傲然屹立于省城循环经济园之中,这一切的一切,皆与作者和他的团队孜孜追求,不断攀登的进取精神大有关系!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四

敢试敢闯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

邓小平同志当年在谈到改革开放时,曾强调:“胆子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纵观历史长河,有哪个光辉的业绩,哪个英雄人物的成长,不与胆大敢闯有关。孔明胆大,敢用空城计,才成为军事家;武松胆大,敢夜闯景阳岗,才成为打虎英雄;卞和胆大,敢于丢足献玉,才成为千古佳话。再看当今社会,胆大才会出效益、出业绩,胆大才会出企业家、改革家。这是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一条真理。

要说胆大,敢试敢闯,勇于改革。作者和他当年的团队也不比那些历史人物逊色。年4月1日,作者在第一天去省城化工厂上任的路上,办工室曹主任打来电话,说数百名附近村民,有的还拿着扁担或锄头,把企业大门堵得水泄不通。担心这些人情绪失控,发生意外。让他赶紧回避一下。这使他脑子一轰,突然回忆起该厂发生的两件往事:他的前任被人打伤而住院,他的前任的前任,被一名不法分子活活用汽车撞死。这让他犹豫不决,但转念一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勇敢地来到人群中,把部分村民请到会议室。经过交流,才知道问题症结。原来该厂周边近10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村和数千户职工家庭,都无偿使用这个厂的水电。由于该厂拖欠电费,供电局时常拉电,这样一来,村民们家中用电自然遇到了困难。所以,他们就怪到化工厂的头上了。

好言劝回这些村民后,作者得知仅水电这一项支出,企业每年要多支出0多万元的冤枉钱。又问相关人员,为什么不进行水电改革,实行水电分离呢?回答是:你想想,这部分人本来用水用电不花钱,一旦分离,他们不就要掏腰包吗!所以,谁还敢捅这个马蜂窝?

过去没人敢“捅”,现在我们偏不信这个邪!作者认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又能保证这部分住户用水用电安全。只要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目标是一定可以实现的。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能拿村长不当干部!

于是乎,作者立即召开会议,成立“电(水)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很快制订出“先点后面、先内后外、先易后难、先舍后得”的指导思想。并决定,先把高圩村作为突破口。因为这个村的李书记,在村里威信较高,说话算数,还比较正直。其性格吃软不吃硬,是个很讲义气的人。

会后,作者先请来这位李书记,开始是以大干部的礼节进行接待,给他戴上许多“高帽子”。正当他听得心花怒放之时,作者又加上一把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他带头,在他那个村开始试点,进行电(水)改。这一着,正中下怀。近来,李书记也正为村民时常摸黑而烦恼。他当即对作者表示:“凡是摆不平的事儿,需要老兄我帮忙的,您千万别客气!”

正当他们顶阻力、冒风险,在高圩村的带动下,电(水)改工作较为顺利的时候,风险和阻力还真的来了。当电(水)改进行到另一个村时,村支书先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给予巨额补偿。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本意不是要钱,而是压根就反对电(水)改。其原因,是这个支书用化工厂的电办了一个小企业,每年至少节省几十万元的电费,所以千方百计阻挠电改。

有天晚上,村支书纠集一群乌合之众,强行冲击化工厂一级泵站的配电房,与武保值班人员发生激烈的冲突。这伙人,有的骂骂咧咧,有的扛着铁棍或锄头,猛砸泵站大门。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经报案,当地派出所和公安局的干警们,迅速赶来现场,有名手持扩音喇叭的干警,站到泵站以外的土包上,准备向这些人喊话。没想到,刚喊了两句,人群中一大汉猛吼一声:“打倒他!”瞬间,被一记闷棍打倒在地!紧接着,失去理智的人群,又一连掀翻了几辆警车。随后,防暴大队和治安大队全线出动,才迅速控制了局面。

艰难险阻勇者胜。经他们这么一闹,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公安机关当场将聚众闹事的几个为首分子绳之以法,接着,又要将那个村支书作为幕后指使人抓起来......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的较量没几天,那个村支书主动低着头,来到企业,再三表示道歉,并乖乖地签订了“电(水)改”《协议》。

“电(水)改”的成功,使化工厂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和职工都得到了实惠,也使企业周边村民和职工用上了放心电、顺心水。为后来化工厂的重组、改制和搬迁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总是要在不断地敢试敢闯、勇于改革的道路上前进不止的。到了6年年底,在制定7年生产经营计划时,班子内又发生了敢与不敢的分歧。

开始,经营班子拿出一个全年亏损数千万元的计划。对此,作者十分不快,对总经理说,你们再想想办法,力争计划、结果都不能亏损,这就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至于如何改?他又说,我们属于重化工企业,一次性投入的资产量大,而我们的产品几乎都有毛利。这就说明,在固定资产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量是降低成本的最好途径。在固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变动费用特别是办公费用、招待费用、产品单耗和维修费用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各级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三项费用”上一年度是死的,但新的一年是活的。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是已经发生过了,而新的一年还没有发生,是完全可以压缩的。我们现在把它拆开来,逐项进行分析,加以控制,这里会有很大的空间。供销工作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转眼间,到了元月中旬,总经理按照要求,经过反复多次精心测算,又制订出了一个年亏损额比原计划降低0万元的经营目标。对这个计划,作者仍不满意,要求“一年忙到头,企业决不能亏损。”总经理一听,也急了,说:我不能因为满足你的要求,率领大家造假吧!即使这样做了,年终决算又怎么办?接着,他又开玩笑地说:“老兄,我实在不敢做出全年不亏损的计划,否则,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意思就是,一个家庭只要胆子大,就能致富,过上好日子。如果这也怕,那也怕,什么都不敢干,那只能挨饿受冻,永远过苦日子。这句话如果用到企业上,那就是只要胆大敢闯,企业就会前途无量。反之,只能亏损,职工受穷。结果在7年里,全厂上下在代总经理老彭的率领下,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实施企业制度与流程创新,实现了产品突破、文化突破、模式突破和战略突破。企业出人意料地由最初的计划亏损万元,反盈0万元,一反一正相差1.29亿元。这不正是一个企业家勇于改革所结出的果实吗!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五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

白手起家,本意是说,一个人虽然手中无钱,但可以通过艰苦奋斗,就能兴旺发达,全家过上好日子。对企业家来说,就是企业本来虽然困难,也可以通过努力,让企业改变面貌,创出辉煌。对于作者和他当年的团队来说,他们既白手起家,把企业越做越大,又白手起家,通过三期集资建房,让多名职工有了像样的家。

4年夏天,作者突然接到一封职工的来信,反映化工厂部分职工虽然住上了较为舒适的房改房,但仍有0余户职工住在当年的工棚或老旧危房里。每逢雨天,外边大下,屋内小下,外边不下,屋内还在滴答。这种情况,就连省长的“结对子”户老范也不例外,家内拥挤不堪,连个下脚的地方都难找。

这封来信,让作者和他的伙伴寝食难安,深感愧疚。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不管千难万险,也要在三年内,解决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作者甚至在全厂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上喊出:“如果不能解决特困户老范的住房问题,我就是猪”的誓言!

这是一个大胆甚至于有些狂妄的想法!有人说,董事长不是在白日做梦吧?当前,我们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地皮,白手怎能抓白鱼呢?作者坚定地告诉大家:只要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艰苦奋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经过调查研究,对照政策,决定拆旧建新,进行集资建房。这样,企业只要出点人,出点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就能把房子建起来。

大家齐心协力,说干就干。把俗称“十五亩地”的地方作为首期工程,可建房多套。这样不仅能解决原地多户的住房问题,还有剩余,可以解决原“”大学和枞阳路两处危旧房职工的住房困难。

在首期工程开建以后,他们按照规划,又马不停蹄,乘胜前进,开展了第二期“黄麻村”的建房工作,顺利建起多套住房。而“十五亩地”的土地所有权原来属于柳荫塘村委会的,“黄麻村”的集资建房报告曾被市长批示“暂缓”,说明企业一、二期集资建房的推进并不容易!

要说第一、第二期工程建设,还算较为顺利的话,可是到了第三期,原“东生活区”的改造,可就没那么多好事了。就在走完各种建房程序之后,这原住的多住户中,有数十户宁死不愿交首付集资款,对建房方案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希望分文不掏,解决住房问题。之后,参与起哄的人越来越多,吹毛求疵撒歪尿。从建房的面积,到地下的停车位;从人防工程的设计,到楼型高层或多层的造价;从房屋造型的设计,到拆迁户和其它集资户的价格差异,等等。都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的意见。

根据这些情况,他们立即召开会议,作者还亲自动手书写了《致东生活区住户的公开信》,将有关政策公之于众,对有些“钉子户”,要求领导分工,分别上门做思想工作。从而赢得了绝大多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但还有少数住户仍然我行我素,纠集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到处告状上访。

他们到市政府上访时,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亲自接待,因为他对老百姓的疾苦了然于胸,十分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对化工厂的集资建房工作一本清册,没要求化工厂汇报,便滔滔不绝,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个个按政策进行了解答,并希望他们积极支持集资建房。可是这些人中,有的还不死心,又跑到省政府上访。

一天,“省政府信访局打电话给我,要求我带人火速赶到信访局会议室,说化工厂有十多名群众到省政府上访,反映集资建房问题。放下电话,我让办公室和物业部长带齐所有文件和材料,随我赶到省信访局会议室时,市政府、市国资委、市经贸委、市信访局和省建设厅的相关领导,已经在与上访群众代表进行对话。我把化工厂有关职工集资建房的文件、说明和公开信等,交给有关领导阅示。刚开始,领导们对我的到来很是冷淡,甚至有点反感和生气。可看过材料后,有的领导抬头向我投来和善的眼光。这时,省建设厅一位女同志站起来,充满感情地说:听了大家的反映,看了企业提供的资料和文件,第一个感觉是,化工厂领导班子真不不容易,一心想给职工解决住房困难,职工们为有这样的好厂长,而应该感到庆幸。第二个感觉是,企业做得好,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涉及建房的各项政策和程序,都进行了公示。企业是搞生产经营的,还要抽出大量精力为职工建房,实为难能可贵,大家应该支持才对呀!”

“省信访局的领导,最后感慨地说,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企业的材料,觉得企业真难。说句真话,我要是化工厂的董事长,我就不搞了!而化工厂的领导,积极为职工谋福利,并在公开信中说,自己不要一平方的房子,不安排一个亲属参与工程建设,一分钱不赚也不贴,有几个企业的领导敢公开说这样的话?!”

从省信访局回来,作者的信心更足了。可班子里有的领导却泄气了。有的还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我们巴心巴肝,他们却把我们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有的说,建什么建?我们又要抓生产,又要搞建房,累死累活,他们还到处告我们的状!我看,干脆熄火。作者只能好言相劝,他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东区住户五六百家,什么样的人都有,你让人家一条心,齐步走,怎么可能呢!出点波折,是可以理解的。省市领导不是还在大力支持我们吗!只要大家多辛苦一点,目标一定会实现的,这毕竟是为职工谋福利嘛!

主要领导都这么说了,其他领导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大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继续奋战,各负其责。仅用了40天,近家住户,拆迁完毕。之后,就是开工建设。很快,在这块“东生活区”和二级泵站的土地上,又建起了0多套住房。

全厂喜洋洋,职工住新房。这三期建房,市物价局核定每平米的基准价分别为元、1元和元,这与市场上的商品房,其价格不是天壤之别吗!凡住进新房的多户职工,家家户户,放鞭鸣炮,喜气洋洋。作者和他当年的团队成员见到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的氛围,不禁感叹道:“再苦再难的经历也烟消云散了。”

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就是一种白手起家的精神吗!不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吗!不就是一种愈挫弥坚的精神吗!

读《紫云英》叙事散文有感之六

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在这方面,可以说,书中披露得淋漓尽致,多有反映。在这里,我们仅摘取几个片段,予以展示其作者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一职工老金本来家庭就十分困难,但因违纪,又不能不给予开除留用两年的处分。这期间,每月只能发元的生活费。这无疑如同雪上加霜,使老金全家连最起码的生活开支,也无法维持了。作者毫不犹豫,该处分的还要处分,该关心的还要关心,就为职工做点奉献吧!他说服妻子,“把我本人的工资卡放到办公室曹主任处保管,每月由曹主任经手,从我的工资中把老金因受处分所扣的工资补齐。”

年下半年的一天,宇桥一行5人,因公出差乘小车晚上11点赶回省城。本应各自回家休息,他却“坚持要到厂里看看。先到化肥厂各岗位转了一圈,然后又去了化工厂……”“这是我从当厂长后,养成的一个习惯,即:每次出差回来,不是先进家门,而是先进工厂的大门……”

有天晚上,已经十点钟了,铝厂的厂长老鲁要和作者谈心,作者却邀请老鲁一道,前往百公里以外的租赁企业致远化肥厂检查劳动纪律。老鲁说:“早就听人说,你工作起来不管、不顾、不要命,今天我算是领教了。”“你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他们赶到该厂,深入各岗位检查以后,连夜召开相关领导会议,要求坚决执行劳动纪律,确保安全生产。老鲁对作者感叹:“难怪你每到一个企业,那个企业就发生变化。今晚我算是亲身验证领教了。原来你们都是一群工作狂、拼命三郎和神精病!”当夜,从致远回到省城,天还没亮,老鲁要求赶快回家休息,可作者并无回家之意。老鲁便问道:“你还不休息?”回答是:“我去化工厂上班!”老鲁惊讶地张开了大嘴巴……断然声称:“我若像你这样工作,三天,最多三天,小命就给报销了!”

那年11月23日,化工厂发生了保险粉设备爆炸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市安委会对相关责任人都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其中,对分管生产的副总也提出了处理建议。为此,作者却“坚决要求处理我本人,我再一次表明,我是化工厂的法定代表人,我应该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我的意见最终得到了上级的批准。这是我在国有企业任职以来,受到的第一次处分。”“事后,市安委会负责人对我说,在会上讨论对我的处分时,很多委员都很诧异,声称主动请求处理自己的,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和见到。我说,主动请缨处分自己,并不是我的风格有多高,只是考虑到,处理别人会影响他们的前途,处理我反而有助于我加大工作力度,更有利于抓好化工厂的各项工作。”

“由于引资心切,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肝病史,以致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肝硬化症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躺倒不能右倾睡眠,原因是肝硬化撑不起身体的重量。那日早晨,我出差在外,突然被和我睡在一个房间的驾驭员哭醒了,原来是他起床后,看到我的枕头和床上有大滩的鲜血……”

“回到省城以后,大医院找汪院长看病。汪院长是老中医,是大胡子的朋友,对肝病颇有研究。他号了我的脉,给我开了一大堆草药,又在驾驭员耳边嘀咕了几句。在返回的路上,驾驭员边开车边哭了起来。我好奇地问:‘你嚎什么呀?’他见我逼得紧,把车停在路边,终于泣不成声地告诉我:‘汪院长说,你活不过半年了。要求你安排一下,赶快住院治疗。’”

可是作者满脑子装的全是工作,怎能离岗而去住院呢!他想:“我决不能被这种悲惨的结论所吓倒,无论是南七的省城化肥厂,还是东门的化工厂,以及租赁的企业致远化肥厂和祁门的化工厂,近万名职工都眼巴巴地把希望寄托在我和我的搭档身上,我必须带领他们闯出一条生路!”于是,“决定一边上班,一边吃中药,进行保守治疗。我相信能闯过这一生死关!”

就在那天晚上,大雨不止,作者回到省城化肥厂办公室,没敢回家。“担心回家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让妻子知道我‘活不过半年’的结论。”说来也巧了,正当他在与省城化工厂生产调度员通电话时,“窗外一声巨响,一道火光冲天而起”,他下意识地冒雨冲下楼去。原来是五号高压机五段冷排爆裂,必须紧急停车,切断气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当班的主操是个女同志,副操是一个刚进厂的大学生,二人吓得脸色煞白,慌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当班班长冲了进来,作者和他一齐冲上去,“合力关死了进气阀门,一场恶性设备连环爆炸事故就此消除。”

“此时是晚上11点,班长顺手拿来一把雨伞,准备送我回办公室,换掉已经淋透的衣服。就在这时,我突然觉得右脚剧疼难忍,脱下鞋子一看,脚面又红又肿,不能着力。”“心中纳闷,当我听到爆炸声,冲下楼时脚就崴骨折了,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第二天一早,化肥厂钱总召开此次爆炸事故分析会,我只好当一回‘铁拐李’,一瘸一拐地参加会议。”

5年除夕下午,市委办公厅打来电话,说年初一下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来化工厂,慰问看望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要求准备一份汇报材料。当晚,别人都在家吃年饭,放鞭炮,欢度春节。作者却来到办公室,构思材料的字数、写法和内容,直到半夜,开始动笔。天亮时分,一份题为《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的汇报材料,终于大功告成。

他刚想到沙发上躺一会,王书记就带着党政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邀请他惯例性地去给当班员工拜年。这一拜,就是大半个上午。刚回到办公室,省化工、化肥协会的领导来拜年了,红光街道主任一行也来了,当地派出所所长也为下午省领导的保卫工作又来了。快到中午的时候,“妻子打来电话,问中午到谁家拜年?我说都不拜了,要挤出时间睡一会!”

以上这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一件件动人心魄的事迹,足以说明作者是位敬业爱岗、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企业家!鲁迅先生在赞扬牛精神时说:它们“吃进的是草,献出的是奶。”作者和他的伙伴不正是这样的一群“老黄牛”吗!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之所以能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他所领导的解放军,之所以能推翻数百万之众的蒋家王朝。这一切的一切,靠的不就是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吗!因此,政治家靠精神,可以安邦定国;军事家靠精神,可以攻无不克;科学家靠精神,可以登上科研高峰。那么,企业家靠精神,又能如何呢?请认真一读宇桥的《紫云英》,答案就在其中。

作者简介:相起传,山东邹城市人,军人出身,高级政工师,先后任《安徽日报》编辑、记者,合肥市经贸委宣教处处长、合肥市地方铁路局党委书记。4年退休。

相起传擅长写作,尤爱写作杂文。自年11月26日和12月10日,分别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发表杂文以后,五十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已无法统计。年撰写的《闯过“三关”天地宽》,被省、市委宣传部均评为一等奖,年撰写的《听“书”》,被《合肥晚报》、合肥市文化局评为二等奖。年之后,作者又结合红四方的改革实践,编写了《军事家与企业家》《三国人物脸谱》《话说三国妙计》三本文化读本,深受读者喜爱。

图片为广告,与正文无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ianai.com/xxjs/6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