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辛亥元老北伐先锋抗日名将岳飞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辛亥元老北伐先锋抗日名将

——岳飞第25世孙岳相如将军事略

作者:岳志

岳相如,原名岳冠卿,飞祖第25世孙,一八七六年生于凤台县岳张集。

相如年幼时,家贫穷,没钱上学,随着父兄租种大塘沿村地主的土地。兄弟六人,相如行四,地少人多,迫于生计,年事稍长,就跟随大哥在岳张集街上开染坊。在这里得机会与本族的两个秀才接触,早早晚晚学习文字,渐能读写,尤爱读岳飞传记,深受薰陶。性聪慧,重然诺,喜交游。少年立志,不做官,要做品行高尚正直的君子,做于国有用之人,尤慕蔺相如之为人,即自取相如为名号。豪侠尚义,喜打不平,慷慨好施,人皆乐于交往。年,凤台大水灾,百姓生活难熬,找相如商量办法,相如仗义勇为,单身一人到新庄子地主岳传悠家借粮。岳传悠家中囤积大量粮食,但拒绝了相如为饥民借粮的请求。第二天,相如率领饥民二百余人,奔赴地主家中,打开粮仓,强行借出粮食二百余石。事后,相如赴县衙投案,陈说借粮的经过。县令颇开明,加之地主没有报案,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未予追究。次年春,全县又遭灾荒,灾情更严重,百姓生活更苦,山穷水尽,告贷无门,挣扎在死亡线上,如不积极设法,将有很多人饿死。年轻的岳相如,侠肝义胆,挺身而出。某日,灾民二三千人聚集于姬沟寺,准备到大塘沿村大地主家抢粮。相如劝乡亲们不要急躁,宜先礼后兵。大家赞成他的意见,皆散去。他独往大塘沿村交涉。岳姓大地主有田地二千余亩,家中囤积粮食数千石。相如代表灾民借粮,言明夏收后归还,地主不肯。第二天,数千灾民聚集,相如面对众多饥饿的人群激愤地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地主老财为富不仁,我们只有采取非常行动,才有生路。当即率领灾民男女老少二千余人,直奔大地主岳辑五家,扒开粮仓,把二三千石的粮食分给穷人。抢完分光后,他只身赴县衙投案。县官接收了大地主白银五百两贿赂,以逆党横行,聚众作乱之名把相如囚于牢狱。数月之后,地方上正义的士绅群赴县署,为他求情。县令畏惧民情愤激,酿成民变,便以岳氏家族分家不清、祖产纠纷引起扣粮,属家务纠纷之名,由地方绅士保出。从此,岳相如声名鹊起,与寿县柏文蔚、张汇涛、孙毓筠、张树侯等结识并创办强立学社,以求了解国事,启迪民智,传播革命思想,反对满清统治。戊戌变法开始后,又成立寿州岳王会,誓以岳飞为榜样,杀敌报国。随着交友结社,相如的见识更广,志向也更远大。他不甘家居,年初冒着严寒前往安庆投考武备学堂学习军事。

年3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随即回到老家安庆,联络安徽大学堂学生郑赞丞、房秩五,武备学堂学生柏文蔚、岳相如等人成立了“青年励志社”,社址在敬敷书院藏书楼,并每周在藏书楼开演说会,相如每逢必赴。藏书楼演说会,影响广泛。陈的演讲深深激励了安庆各学堂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情绪激昂,“勃发忠义,奔走告语…数日之中,纷纷告假,多有不上课者”。后来有学者指出:“清朝末叶,安徽的革命运动,发端于安庆藏书楼之演说”。

演说会引起安庆官府的警觉,准备逮捕励志社的为首分子,陈独秀闻讯逃往日本。年4月,陈独秀被日本驱逐回到上海,正是拒俄运动蓬勃之时。陈独秀十分振奋,迅即赶回安庆筹组安徽爱国会,呼应拒俄运动。

相如在思想上深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入革命运动。拒俄运动之后,年7月,柏文蔚、张树侯、程绍周、余亚农、卞华章联络哥老会首领郭其昌,共谋利用哥老会数万会员及青阳、望江县的流民和同学中的杰出分子在安庆起义,岳相如参与谋划。本欲发难后北进淮颖,直上幽燕,但因叛徒告密,柏文蔚避往南京、张树侯出走广德、杭州。但哥老会成员有反清意识,张树侯与岳相如商议要乘暑期联络这批力量。

暑期,相如返乡,不忘使命,通过自家兄弟与岳张集、观音庙、白塘庙等地的哥老会积极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8月,陈独秀、柏文蔚、张汇涛、宋少侠、王静山、方建飞、潘赞化一行人利用暑假访问皖北,联络志士,宣传革命,途经怀远、蚌埠、蒙城、涡阳、亳州、太和、凤台、寿州等地,会悟岳相如、孙毓筠、郑赞丞等人。陈独秀称赞岳相如和柏文蔚等创办的寿州岳王会很好,表示要在更大的范围成立岳王会。

据柏文蔚遗著记载:此后,皖北诸同志多热心奔走,创办学校,开通民智,灌输革命思潮,大有一日千里之势。会党兄弟,吕林豪杰,群相附翼。…从此淮上同志深相契合,革命思潮遍及乡里。

年春,安徽巡抚招摹新军人,交武备学堂毕业生训练,这个专门供武备学堂学生军官进行带兵实习的训练团队,当时称为"安庆武备练军学堂"。一大批热血青年纷至沓来,岳相如与柏文蔚商议后,认为在武备学堂只是学生,转入新军即可拿到真枪真炮,便决定加入练军学堂。由是,相如从安庆武备学堂肄业,加入了新军。

武备练军学堂中皖北人居多,尤其是寿州、凤台、怀远三地,其中较激进的分子和领导人又多为寿、凤人。当年先后进入这所军校的还有:熊成基、倪映典、程恩普、范传甲、张劲夫、方振武,以及后来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石德宽、程良烈士,和辛亥英烈郑赞丞、史沛然等。淮南廖家湾的廖梓英、廖璞纯、廖海粟、廖少斋等也先后考入武备练军学堂。这些热血青年接受新式军事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革命思想。后人也有称该学堂为辛亥革命的“黄埔军校”。

在新军军营中,柏文蔚、张汇涛与岳相如、倪映典、熊成基、张石泉等人秘密成立“同学会”,“是会不分省籍、学籍,只有志同道合”,以反清救国为旨。“同学会”的活动引起了安徽巡抚恩铭的怀疑,派人秘密对“同学会”进行监视,发现张汇涛、程恩普经常散布反动言论,决定立即逮捕。在柏文蔚、熊成基、岳相如、倪映典的竭力掩护下,张、程迅即逃至上海。

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毓筠当年在日本东京即参加同盟会,任安徽同盟会支部长,回国后即介绍岳相如加入同盟会。此时,相如因与革命党人时相过从,受到新思想的熏陶,深知不革命无以救国,很快接受了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积极参加同盟会活动,走向革命道路。

年,柏文蔚在芜湖应聘安徽公学教员,陈独秀在办《安徽俗话报》之余,兼任公学国文教师,两位志同道合者相遇,再谋反清大计,决定效法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气节,成立岳王会。陈独秀吸取以前公开成立青年励志社、安徽爱国会而遭官府通缉的教训,决定采用秘密方式组会。

年冬,常恒芳受聘安庆尚书学校训导主任,行前陈独秀嘱其到安庆与武备练军学堂岳相如等联络,多吸收军人入会,以待时机发动新军起义。常恒芳来到安庆,与岳相如商量在军中成立岳王会之事,相如便联络熊成基、范传甲、薛哲、张劲夫、葛兰瑞等二十余人参加,常恒芳任分部长。又在新军中成立一个外围组织维新会,常备军第二标第三营的士兵,几乎都入了会,使岳王会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稍后,经柏文蔚、熊成基、岳相如介绍,安庆岳王会成员全部加入同盟会。

年末,柏文蔚与孙毓筠谋炸两江总督端方事泄,清廷搜捕甚急,柏文蔚避走东北。陈独秀因从事反清活动被人告密,巡抚恩铭张榜抓捕,又被迫远赴日本。这样,岳王会事实上仅存安庆一部,此时的安庆岳王会,称得上是军界革命运动的先锋。

年12月,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为响应起义,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决定派遣张汇滔、孙毓筠、程恩普、管鹏、段云、权养之等潜回国内,在苏皖地区作策应。秋瑾回浙江扩大光复会。

张汇韬、岳相如奉孙中山令,在寿、凤一带活动,“彼时同盟会三字,已为满吏所严禁,张、管等乃创信义会,其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语,殆仍同盟会之分支也。襄其事者,有张维屏(汇滔)、张子和、石芝兰、史立斋。渐次淮、颖、肥、汝流域各志士咸入会,而以岳相如、阎子固(河南人)奔走为尤力。”(参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岳相如在凤台县城关、顾桥附近发展信义会员余人,县城火神楼子是他们秘密活动的中心地点。参加信义会的有王庆云、袁家声、廖海粟、张纶等,信义会的组织由寿州、凤台发展到凤阳、淮南、怀远等地。

年11月,熊成基、范传甲发起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岳相如时任范传甲部的班长,成为起义的中坚。战斗中,范传甲殉难,相如幸免,逃回岳张集。熊成基、范传甲等策划组织的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是由中国同盟会、岳王会革命党人组织领导的“清朝末年新军的第一次起义”。这次惊天动地的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是革命党人领导的军队向腐朽的清王朝打响的第一枪,震惊中外,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它清楚地表明:清王朝组建的新军中的革命力量可以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这次起义是伟大的辛亥革命史诗的一个序曲、一次预演,两年后,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新军起义的枪声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年,同盟会筹划举行黄花岗起义,同盟会苏、皖两省负责人赵声通知相如前往广州参加。4月27日,相如等“选锋”从香港赶至广州时,起义已因故仓促提前,且己失败。随即与张汇涛等回寿、凤待命。10月10日,武昌起义喜讯传来,张汇涛立即召开淮上革命党人紧急会议,筹划寿县起义,决定相如带领凤台的革命武装攻打寿县城北门。11月4日,寿县光复后,革命党人开始扩军,决定成立淮上军,王庆云任总司令,张汇滔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相如任军统,分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11月7日,相如率部光复凤台后,随即向东,光复怀远、蚌埠,军威大振,兵力也发展很快。

淮上军征战江淮期间,正是南京国民军与清军激战的时期。年11月,南京成为清朝政府在长江流域的一座孤城。当时,江南提督张勋率江防军人驻南京。张勋慑于淮上军声势,恐津浦线被革命军控制,断其归路,乃仓皇逃遁。时柏烈武督皖,兼国民军第一军军长,淮上军正式建制,袁家声为第七旅旅长,相如为第三团团长,驻军怀远、蚌埠一带。

柏文蔚电令淮上军在安徽蚌埠阻截北窜回京的张勋。袁家声、岳相如部在蚌埠及临淮一带布防阻击。11月26日,闻张勋先头部队江防两营已至滁州,岳相如急派吴怡亭带三百人至临淮关,与淮上军驻凤阳杨穗九部合兵迎敌。布置未定,敌军掩至,杨穗九与之战于头埠,再战于总埠,与援军一起鏖战了两昼夜,互有杀伤。

淮上军驻五河李诱然部急调两营驰援临淮北关。杨穗九攻于南,李诱然攻于北,夹攻三昼夜,江防队伤亡逃散者过半。11月31日,南北密约,乘夜劫营,大获全胜,张勋部两营溃散无余。

张勋率残部冲过临淮关防线后,继续向蚌埠推进。袁家声、岳相如布署迎战。此时,淮上军持有枪枝者共二百多人,张勋军约二千人,其武器兵力都超过义军十倍,淮上军全力截击,张勋军绝路反击,这是一场硬仗!

12月2日,正值隆冬季节,寒气袭人,冷风刺骨,淮上军全体官兵的衣着,大都是各自从家里穿来的,有的身穿棉衣,有的还穿着夹衣,虽面临严寒,仍毫无怨言。在清军中,张勋的辫子军素以凶悍闻名。时近半夜,张勋兵约一个团来到,火车还未停稳,淮上军就开炮轰击。一炮未中,兵车倒驶退至南山边。车上所载的士兵,下来约有两营,兵分两路,一路向北,虚张声势,佯装夺占淮河大铁桥,吸引淮上军把火力集中到北面火车站。一路重兵将小南山团团围住,集中炮火,猛攻驻守在山上的淮上军。

淮上军由于缺少作战经验,在阻击战打响前,都未构筑前沿工事,战斗一打响便处于被动地位。在营长廖璞纯带领下,将士们个个奋勇拼杀。两军激战六小时,尽管张勋部一次比一次猛烈地扑杀,但淮上军以重大的牺牲,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因敌强我弱,除少数人突围外,廖璞纯暨官兵八十八人阵亡。

黎明时分,袁、岳下令西撤。小南山阵地上寂静下来,火车站阻击阵地亦死伤惨重。已成惊弓之鸟的张勋深怕北上退路断绝,亲自督阵,急令一伙亡命之徒冒死泅水,渡过淮河,抢船渡军,夺回铁路。天亮后,张勋在遭重创后不敢恋战,仓促带残兵乘车北逃。至此,浦口以北,蚌埠以南,咸为联军占领。

临淮既得,南京稳固,联军将领公议欢迎孙中山来宁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岳相如淮上军蚌埠小南山阻击张勋后的第28天,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淮上健儿打张勋一役,堪称是安徽辛亥革命的壮举。中华民国成立之元年,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周年之际,孙中山签发命令,特在蚌埠小南山上建造“淮上国民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祠宇,以铭记烈士英名和功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对袁世凯是个重大打击,袁世凯恼羞成怒,立即指使冯国璋、段祺瑞等人誓死抵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国内形势极其复杂,清政府还未倒台,袁世凯则手握重兵。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在军事上的对手就是袁世凯掌握的武装力量。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坚持民主共和的原则立场上毫不退让。他下令北伐。柏文蔚被任第一军军长,淮上军属第四师第七旅,袁家声任旅长,岳相如任第十三团团长。第一军由浦口乘车沿津浦路南段攻击前进。敌方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张勋为保全他的残余兵力,被迫从宿州退出,向徐州逃窜。第一军乘胜猛追,张勋遂率残部,由徐州溃窜利国驿,徐州光复。此时南北两方和议告成,清帝已下诏退位。于是北伐之役,至此即告一段落。清帝的退位,宣告了满清王朝的终结,从秦始皇以来的绵延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也宣告结束。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排斥异己,派人入皖,把安徽军队大加裁减,引起岳相如、张汇滔等革命党人的强烈不满。岳相如、张汇滔来到安庆,面见安徽都督柏文蔚和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相如提交辞呈,欲解甲归田,柏、陈慰留。

南京政府将岳相如所率淮上军正式改名为长淮水上警察厅,总部设在正阳关,岳相如被调任警察厅厅长。长淮水上警察厅兵力一个支队(团),以维护淮河航运,兼管治安,防地上至六安,下至洪泽湖。

正阳关是淮河上中游水系的汇聚口,民谚谓“七十二(道)水归正阳。”历来是淮盐、豫东皖北杂粮以及六安出口的竹木茶麻的集散地,是凤、颍、六、泗兵备道的军饷供应地。清政府当年在正阳设有巡检衙门、三府衙门、淮盐督销局、正阳关警察局。清长淮水师统领亦驻正阳。掌控正阳可有力保障兵饷供给。

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各地遂兴起反袁斗争。是年春,孙中山召集章太炎、张人杰、田桐、张汇滔、管鹏、龚振鹏、岳相如等人参加南京军事准备会议(史称“南京龙宅会议”)。决定张汇滔、管鹏、龚振鹏、岳相如返归安徽,集中旧部,于淮上举义,武力讨袁。

会后,张汇滔、岳相如随即返回寿州,砺兵秣马,准备讨袁。

5月25日,袁世凯杀害宋教仁的阴谋真相公布,一时间,全国大哗。袁世凯见形势不妙,立即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罢免国民党人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的本兼各职。然后分三路大军南下,向国民党发起进攻。

在袁世凯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国民党决定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孙中山当机立断,在通电责令袁世凯辞职的同时,通电各省起兵,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

袁世凯的出兵路线,是由京汉、津浦两路南来。津浦线的调兵遣将,则以冯国璋第六镇为先锋,袁世凯任命冯为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继以张勋所部江防军四十营,殿以张怀芝第五镇,另以倪嗣冲所率武卫右军为右翼,直向皖北挺进。

安徽介于江西和江苏之间,长江大动脉贯穿三省,对于革命党人来说,安徽进则是前进基地,退则是重要屏障。它既可藩卫南京,又可支援江西。因此安徽的讨袁斗争对全局而言十分重要。

柏文蔚被袁世凯撤去安徽都督职后,闭门谢客。7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会议,指令龚振鹏负责安徽的策动反袁工作,派军队寿州驻防。龚到皖后,从芜湖带了少量军队前往合肥运动其旧部起兵。但其旧部在营长夏永伦策动下表示反对,龚仓惶出走。7月13日袁家声、岳相如、张汇韬、范光启、管鹏、郑芳荪、凌毅等人在正阳关召开军事会议,龚镇鹏带兵赴会,途中发生兵变,几遭不测,返回时由岳相如派兵护送至芜湖。

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并任柏文蔚为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安徽寿县正阳关、凤台接邻颖上、阜阳,直面袁世凯爪牙倪嗣冲重兵,是讨袁前线。在正阳,岳相如长淮水上警察部队与驻正阳步兵一营及龚镇鹏从芜湖开来的两个机关枪连,军心激昂,积极备战。7月19日,张汇韬、岳相如、龚振鹏、范光启、田桐及淮上各军首领发表讨袁檄文。

沿淮讨袁拒倪战斗的序幕刚拉开不久,驻防沿江一带的皖军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即被袁世凯收买,胡亲率部队将安徽都督府包围。柏文蔚无路可走,搭坐一条小民船沿江东下,投奔在芜湖宣布独立讨袁的龚振鹏。

7月27日,为鼓励倪嗣冲全力进攻安徽讨袁军,袁世凯任命倪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倪嗣冲集中二十营兵力,约一万多人,分两路南下,首攻淮上军,东路部队由涡阳、蒙城进攻凤台,西路部队自颍州沿大沙河直逼正阳关。

岳相如率淮上军兵屯西乡菱角嘴。暴雨如注,白浪滔天。淮上军将士无不浑身湿透,站立于淮河堤坝之上,严阵以待。

7月19日,倪嗣冲率马、步、炮8营进逼正阳关,原淮上军将领、后叛投倪嗣冲的王传鲁率部由杨湖镇、沫河口进攻正阳关,岳相如率军截击。倪军与岳军隔河对峙,因河水暴涨,河堤狭窄,进兵困难,岳相如见倪军在窄窄的河堤上扎营,堤的一边是滔滔河水,另一边是茫茫无边的水洼湖,进退维谷,是兵家所说的绝地,便率领悍勇且水性良好水上警察部队及在正阳的淮上军奋力进攻,经过一天的苦战,倪军溃败,死三十余人,伤无数,击毁倪军大炮一尊,船两只。《民立报》登载捷报。

倪嗣冲急调大批军队前来增援。7月22日两军激战于鲁口孜,倪军集中数十门大炮向南岸猛攻,淮上军失利,倪嗣冲部进攻正阳关,遇到顽强阻击。7月25日,倪嗣冲亲临前线督战。30日,倪军进犯凤台。驻凤淮上军一团经过一昼夜激战,反复争夺,最终被迫撤离。7月31日,双方又大战于凤台丁集、桂集。淮上军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8月1日退至寿县。

8月4日,倪军向寿县进攻,冯国璋分兵一团助战。8月6日,倪军攻克寿县,同日占领正阳。淮上军与倪军又于寿县城外狼牙套、八公山、四顶山附近激战,两军对垒,相持到8月10日,终因敌我兵员、武器悬殊,最后淮上军放弃淮河防线,向南败撤。

袁世凯命令北洋军以江西、南京、安徽为重点,分三路向南军进攻。这三个战场的枪声,几乎是同时打响的,但战斗最激烈,坚持时间最长的,还是安徽的淮上军。

年8月6日正阳关失守后,遭到巨大损失的岳相如所率讨袁军在正阳南五里囤分两路突围。一路由岳德礼和岳相如大哥岳冠三率领退向六安、金桥一带;一路由岳相如亲率,向舒城一带退却,途中被胡万泰部包围,部队溃散,岳相如带领余部转战至舒城后休整,将军中余钱分发各士兵,资助返乡,部分不愿遣返的将士随岳相如辗转到芜湖,与龚振鹏旅会合,继续讨袁斗争。

倪嗣冲用十倍的疯狂报复淮上讨袁军。对淮上军成员及其家属大肆逮捕屠杀。声称“寿县人多是乱党,要把这三四十里以内的‘坏家伙’整个剿灭”。并扬言要让尸体截流,叫嚷“要让淮河连根草叶也流不下去”。他把寿县及凤台县一带的青壮年均当作镇压对像,不分青红皂白,任意烧、抢、杀,更有甚者,丘八们竞丧尽天良,将被捕之革命党人剖腹取心,故意强迫清真菜馆烹炒下酒,其野蛮之状,惨绝人寰。

岳相如大哥岳冠三、二哥岳冠萱、六弟岳冠仁也惨遭毒手。时任淮上讨袁军营长的岳冠三和岳冠萱、岳冠仁都积极投入了守卫正阳关的战斗。因众寡悬殊太大,又无后援,在关南五里闸一战失败,岳德礼率领往六安方向撤退,途经金桥一带时,敌人猛追,面临覆没的危险,部队被迫疏散潜伏,岳德礼、岳冠三、岳冠轩、岳冠仁等潜回到岳老荒村避难,遭倪部营长王传禄搜捕。倪嗣冲令于年9月20日在正阳关南门外将岳冠三、岳冠萱、岳冠仁三兄弟等用极残忍的方式杀害。

杀害了岳相如兄弟三人后,倪嗣冲恨犹未解,又派其弟倪九带兵窜到岳相如老家岳张集报仇,倪军见到姓岳的就杀,逼得岳张集一带岳姓人家,四散奔逃。岳塘沿整个村子被挖地三尺,烧光抢光,对姓岳的则血腥镇压。相如妻庞秀文和族人急远逃他乡。倪兵还毁坏了岳家祖坟。倪氏“血洗岳张集”的残暴行为己被历史记下(参六安史志)。凤台城乡人民被戴上“淮上军”、“乱党”罪名受到株连而被杀害尚有几百人,其姓名己无从知晓。

正阳关守卫战中,岳相如、龚振鹏率步马炮工混成之两支队兵力,约十一营,炮划子四十余支,占据正阳关三十里铺之线。守卫战失利后,龚振鹏回芜湖防守,岳相如带领余部辗转到芜湖,二人合兵一处,军力稍增,但与北洋军相比,终是力量悬殊,在水陆夹击下,芜湖终于失陷。

岳相如在芜湖与龚振鹏联合抗袁的短短十余天内,不巧力救陈独秀脱险,且在随后多年与陈为邻。

武昌首义后,陈独秀回到安徽,受聘为都督府秘书长,积极协助皖省革命党人治皖与反袁,为辛亥革命在皖省的发展出力颇多。年7月17日,柏文蔚出任皖省讨袁军总司令时,陈独秀也随柏回到安庆,协助讨袁斗争,起草“安徽独立宣言”。

然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全国范围的“二次革命”进行得极不顺利。8月上旬,时任皖省代理都督的胡万泰倒向袁世凯并率部攻打都督府,柏文蔚、陈独秀被迫逃离安庆。

陈独秀自安庆逃到芜湖后,有意挽回皖省讨袁斗争的颓势。8月27日,他以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身份找到退据芜湖的龚振鹏,指责其按兵不动、滥杀民众之过。谁知龚振鹏虽曾是“岳王会”会员,与陈独秀有旧,但他当时与柏文蔚不和,见陈如此说,也就迁怒于陈独秀,把陈独秀抓了起来,并很快拟好布告,准备枪杀陈独秀。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严峻局面,陈独秀毫不畏惧,从容地催促道:“要枪决就快点罢!”值此千钧一发之际,正在芜湖与龚振鹏联合讨袁的岳相如闻讯赶到,力劝龚振鹏放了陈独秀,龚振鹏与岳相如不仅都是老同盟会员,此次联合讨袁又得岳相如保护和相助,故相如的话十分有效。接着,柏文蔚、张汇滔、刘叔雅以及范鸿仙、管鹏等人亦游说营救,振鹏终于放了陈独秀。

岳相如接陈独秀出牢房,陈独秀对相如说:此地险境,不宜久留。你可去上海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二十一号找我。岳相如随后避走沪上,打通关节,密秘地进入法租界避难。

年8月17日,各主要报纸刊登《袁世凯临时大总统令》,通缉淮上讨袁军柏文蔚、龚振鹏、岳相如诸将。10月21日,倪嗣冲在蚌埠再次下令通缉革命党人陈独秀、柏文蔚、张汇滔、岳相如等17人。

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下,参与组织安徽讨袁斗争的革命党人在沪的生活极端困难,岳相如靠在沪乡友接济,陈独秀则以编辑为生,不仅生活清苦,生命也时时受到警察和密探的威协。

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改组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相如和龚振洲奉中山先生命由上海到达东京,参与大会。陈独秀也于同月来到日本,继续政治流亡生涯。年1月,岳相如从日本返回上海后,与陈独秀为邻,住法租界嵩山路南口吉谊里20号,陈独秀宅21号。

在日期间,岳相如等讨袁失败的淮上军将领张汇滔、袁家声、骈秀章、毕静波、廖少斋住东京天健学社和“浩然庐”,中山先生经常光临,与众人共商大事。

相如为安徽讨袁失败而痛心疾首,中山先生安慰并鼓励道:先烈的血不会白流!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革命建设为已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我们要做的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一定要让这个江山变个颜色!

困局中的革命党人没有气馁,岳相如向孙中山表示愿回国再举。孙中山说:屡仆屡起,吾党有尔等志士,事终可成。

年初,天寒地冻,岳相如、张汇涛、骈锦芳、张子刚接受中山先生指令回到上海,设机关部于法租界。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召集淮上军旧部,武装讨袁。袁世凯、倪嗣冲十分恐惧,不惜重金收买刺客,分别在上海虹口和上海法租界暗杀了骈锦芳、张子刚。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张汇滔、岳相如仍不畏凶险,大智大勇,履险如常,频繁往来于东京、皖、沪间,组织人力,运输枪械,联络四方,以待再举。

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改年号为“洪宪”。袁氏称帝,激起全国民众的极大愤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联合全国各地反袁爱国力量,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岳相如参与陈其美、张汇涛、蒋介石等策动的沪凇陆海军起义。

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局呈现出了极其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革命党人反抗军阀统治的斗争虽一次次的失败,但一刻也没有停止。

年10月,岳相如,江新齐,杨润凯及岳锡山和岳锡九兄弟等八人奉黄兴、柏文蔚令携带炸弹短枪,从上海到芜湖,准备起事,不幸机密泄露,被芜湖镇守使马联甲围捕,八人中仅岳相如一人机警逃脱,其余7人被捕后英勇不屈,被残忍杀害。   

袁氏死后,安徽仍是倪嗣冲的天下,皖中将士依旧流落他乡,一旦返籍,即被捕杀。倪嗣冲残杀皖中党人,其焰嚣张,倪氏不除,革命党人便无立锥之地。

年6月,岳相如、张汇滔、李子宜、方国华返皖,在蚌埠刺杀倪贼未果,李子宜、方国华壮烈牺牲。倪嗣冲悬赏四万大洋,收买杀手,四处搜捕张汇滔、岳相如。

年7月。张勋复辟,孙中山召集在沪中华革命党要人研究出师讨逆。8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被选为大元帅,开始护法之役。中山命相如、张汇涛与皖省革命同志联络,汇聚力量,努力策动北洋军中之进步将领,争取联军北伐。首先打击北洋军阀在皖势力倪嗣冲!“文亦将移旆亲征,以作士气。自此沿海而江,再图会猎中原,与诸君子渡黄河而痛饮,悬逆首于国门……”

讨逆护法,孙中山对皖省寄予厚望,岳相如深感责任重大。明知困难重重,但仍决计遵行中山先生的命令,回皖举义。

年9月,岳相如来到合肥,与柏文蔚、余亚农密谋皖省举义讨逆大计。柏文蔚命旧部营长吴杰臣、王锦章等协助岳相如,再次组织淮上武装,声讨皖系军阀,岳相如任安徽六安讨伐张勋淮军总指挥,计划先占六安,进而向皖西北进展。由于事机不密,10月20日,己秘密进入六安城内的一百多人,被六安警备营长王传禄侦知,连夜搜查,被捕及牺牲者共89人,吴杰臣、王锦章两人惨遭杀害,岳相如逃脱。

六安起义失败后,岳相如和余亚农再回寿、凤,决计沿准再举义旗,组织淮上力量讨倪!时倪翤冲对寿、凤革命党人、无辜百姓进行残酷镇压,死于枪弹、棍棒、屠刀之下的数以万计。百姓的怒火,己压抑许久。岳相如和余亚农来到寿、凤,与当地农民领袖水百川一拍即合,即刻起义。因张勋复辟短命,故讨逆军改为淮上讨贼军。岳相如任总指挥,水百川任司令。

水百川率讨贼军约两万余人攻打寿州伤亡惨重,剩下的解散回家。与此同时,岳相如指挥另四千之众,强渡淮河直取凤台。占领凤台后,立即召开全城群众大会,决定由沈希韩担任县长,并历数倪军之罪行,誓言继续进取涡、蒙。不料倪嗣冲调一团人马围攻凤台,讨贼军被迫从城东黑龙潭撤退。随后在淮南、寿州、凤台一带与倪军周旋,孤守两月,渐不能支,岳相如再回沪上。

年2月,陆建章、孙毓筠分由京津来沪与柏文蔚、岳相如见面。认为倪的后台袁世凯已去世,又非段祺瑞的心腹,加之潜伏在广大农村的革命队伍已经组成。如能取得冯玉祥的声援,赶走倪嗣冲当无问题。为此,大家公推陆建章为“安徽讨倪军"总司令,并通告全省革命武装待命而动。

陆建章要岳相如首举讨倪之帜,岳相如只身赴寿、凤,号召淮上健儿讨倪,一呼百应。寿县方面经程华亭联系的武装有五千多枪支。另有毕镜波等人组织的人枪约五千上下。同时,岳相如在怀远常家坟,廖梓英在廖家湾,袁家声在正阳关、霍邱,方绍舟在定远,均有千人之众。

三月初,由陆建章、柏文蔚、孙毓筠、王庆云、常恒芳、管鹏、岳相如、袁家声、王建芳、程华亭、程在洛、毕镜波、吴明寿等三十四人联名发出安徽讨倪军通电。陆建章为总司令,袁家声为中路司令,岳相如为西路司令,王建芳为东路司令。联合兵力逾二万人。各地讨倪武装立即行动。此外,和县、来安、含山,都有七、八百人、枪组织。声势、阵容不谓不大。

“安徽讨倪军”在寿县、凤台等地激战正撼时,倪嗣冲一方面火急布置安武军应付,同时连电北京告危。段祺瑞急命徐树铮到奉天引奉军入关助倪。

张作霖求之不得,迅速乘机率兵入关。此前答应相助的冯玉祥见状改变主意,佯称坠马伤腿,需往武汉住院,没有进攻安庆。原答应相助讨倪的江苏督军李纯也未发兵。面对此种局面,岳相如立即通知皖省各地组织,停止活动。

“讨倪军”虽然声势浩大,但组织分散,未能及时集中力量,而且孤军无援,所以很快即失败了。

同安徽讨倪之役的情形一样,在广州,原本对护法战争信心十足的孙中山亦陷入窘境。护法战争开始后,西南军阀与直系暗中勾结,不再按照孙中山的号令继续北伐,反过来排挤孙中山。年5月5日孙中山发表辞职通电,离开了广州。

护法战争失败,讨倪失败,岳相如潜走河南,经汉口、福建、返上海,多方进行联络,以图再举。

年1月,陈独秀受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行前,岳相如为陈独秀饯行。席间,陈对岳说:“蔡先生约我到北大,帮助他整顿学校。我对蔡先生约定,我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继续干下去,如不胜任即返沪。”相如热情鼓励说:“仲甫弟才情盖世,此去北京,居高临下,振臂一呼,当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亦未可知。”

此后发生的事情果被岳相如言中,陈独秀成为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年春,岳相如应龚振鹏的邀请,前往广州。时龚任陈炯明的高参,向岳介绍陈有新思想,岳相如在广州住了三个月,发觉陈力主“联省自治”,鼓吹建立“联省自治政府”,与孙中山致力于北伐,打倒军阀,统一全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与行动唱反调。道不同,不相与谋,时值“五四”运动爆发,孙中山在上海支持“五四”运动,相如便借机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年6月11日,“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被捕。相如闻知急至孙中山处,向先生寻求营救良策。中山先生说:徐世昌、段祺瑞逮捕了陈独秀,可他们也不敢把他杀死,死了一个,就会增加五十、一百个!现在各界都在想法营救,陈君不会有危险的。徐、段的代表许世英就在上海,我们明天去见他,促其放人!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北京政府不得不于9月16日将陈独秀释放出狱。李大钊亲自护送陈独秀秘密出京。途中,李大钊和陈独秀相约,分别在南北两方,遥相呼应,联手开展筹建中国共产党这个“开天辟地”的雄图伟业。

年1月29日晚,革命党安徽负责人张汇滔被倪嗣冲派遣的刺客击中,伤势严重,孙中山先生去看望他,他自感已无生望,就向孙推荐相如接替他的任务,之后安徽党务就由相如负责。稍后,相如奉中山先生之命,潜返蚌埠铲除了内奸凶手。

年初,孙中山拟改军政府为正式政府,同时改组国民党,支持工人运动,以期内收统驭之效,外以对付列强。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岳相如也来到广州,参加新政府工作。中山先生委岳相如负责皖省及上海第三区的党务工作。相如统筹大局,为使改组成功,从年开始,他全力投入党建事务。

广州政府辖区仅有广东,而广东的实权则在省长陈炯明手中,孙中山任命陈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北方军阀及公使团对孙就任总统一致反对,6月,粤、桂之战再起,接着直、奉冲突再烈。孙中山急图北伐,谋求武力统一全国,而陈炯明则反对北伐,坚持联省自治、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孙中山即免去陈炯明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部长。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所部包围总统府、炮轰孙中山驻地粤秀楼,孙中山登上永丰避险,随后离开广州到上海,岳相如亦离粤赴沪。

年秋,上海大学创建,国民党中央党部任命时任上海三区执委的岳相如兼国民党上海大学党部负责人,于右任为上海大学校长,邵力子为副校长,上海大学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产物,共产党人恽代英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岳相如在上大贯彻中山先生“联共”政策,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

大革命期间,当时的青年群众中流行一句话:“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共产党为办好上大,总书记陈独秀亲自参加安排和筹划,一大批中共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在该校任职任教,李大钊、章太炎、戴季陶、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恽代英、肖楚女、任弼时、沈雁冰、陈望道、蒋光慈、郑振铎、朱自清、叶圣陶、曹聚仁、施存统、田汉、朱光潜、俞平伯、叶楚伧等都曾在上海大学任教或举办特别讲座,孙中山、廖仲恺亦曾来上大演讲。

1921年6月,安徽学生与军阀势力爆发生冲突,酿成了“六.二”惨案。9月,安徽又爆发了驱逐省长李兆珍的运动。李兆珍为倪系军阀的傀儡,这更加深了学界与军阀之间的矛盾。负责皖省及上海三区国民党党务工作的岳相如,与正在筹划成立共产党的陈独秀和其它旅沪皖人一样,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ianai.com/xxjs/8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