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阶段
年至年,国务院第二批批准了营口、长春等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年至年,国务院第三批批准了合肥、郑州等1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各省市也都在建立各自的开发区,全国范围掀起了设立开发区的热潮,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开发区建设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这是中国开发区历史上大规模扩张的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区由东部沿海向沿江、中西部内陆城市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开发区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大规模、成批量的引进外资,项目的档次明显提升,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这直接推动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产业结构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实现工业规模和工业实力的积累,同时使老工业基地得以复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盲目建立开发区,开发区过多、过滥,盲目占地、开而不发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国务院对开发区采取了大规模的整顿和清理,使开发区的环境得以净化,发展显著的开发区也得以成长。规范调整阶段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其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陡然增大。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使开发区利用外资减少,外向型经济的风险也暴露出来,各个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激烈的竞争,开发区分化明显,高效益与浪费土地的现象并存,开发区进入了规范、调整和稳定发展的阶段。国务院办公厅于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同年底,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以及商务部又共同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对国内存在的各类开发区进行了整顿和清理,对国家级的开发区的用地也加强了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阶段,开发区在吸引新投资的同时,着重培养区内发展良好的企业,实现资本经营的新突破,形成区内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在追求产出值的同时,更注重集约化发展,注重产业的升级。但随着优惠政策的淡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成本上升,用什么吸引资本成为每个开发区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开发区进入了服务为主的发展阶段,各开发区都在尽力完善服务体系以吸引资本。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通报,总指数位于前十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依次是天津、苏州、广州、昆山、青岛、烟台、北京、上海漕河泾、大连、杭州。天津开发区连续第14次排名第一。9年国务院启动省级开发区升级工作以来,先后批准7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到目前为止,国家级开发区已有个。商务部将90个开发区纳入年综合评价,其中包括6家新升级开发区。
与9年评价结果相比,在总指数方面,排名前十的开发区依然是东部开发区,与上年排名相同,天津开发区位居榜首,赢得商务部开展该项评价以来的“十四连冠”。排在第11名至第20名的依次是上海金桥、南京、长春、沈阳、合肥、长沙、哈尔滨、宁波、芜湖、扬州。在中部地区21家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总指数位于前十名的依次是长春、合肥、长沙、哈尔滨、芜湖、武汉、南昌、郑州、太原、安庆。而在西部2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西安、成都、乌鲁木齐、昆明、重庆、德阳、呼和浩特、银川、陕西航空、陕西航天。在参加评价的6家新升级开发区中,综合评价总指数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扬州、徐州、廊坊、东营、德阳、潍坊滨海、安庆、马鞍山、日照。本次评价结果由8项指数综合得出,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指数。经过综合评价分析,年90个国家级开发区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大,成为总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后依次为发展与效率、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管理体制建设三个方面;而各国家级开发区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经营成本两个方面的差异最小,即对总指数的影响最小。开发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边境合作经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类型,它们虽都具有享受特殊经济政策地域的共同特性,但相互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省级开发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经济开发区,功能类似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是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功能以发展各类工业项目为主,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国家划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是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开发区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化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区的载体建设,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开发区也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开发区的主要管理人员经常是当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层人员来兼任或专职。
高新技术开发区指中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的范围包括: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高新技术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补充和修订。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具备国家科委《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的条件。认定工作由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高企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高新技术产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性政策。如享受进出口货物的关税优惠,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五年内企业交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时可得到优先考虑等,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中国现已建成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兴建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它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也会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及招商等,可以与其联系。三、保税区四、出口加工区五、边境经济合作区省、市级开发区是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管理的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发挥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重要作用。
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园区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现状、目标、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服务机制等内容。来源:百度百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