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极

成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320/4594528.html

天下太极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夏宜凡

一、走进太极拳(15分钟)

1.视频《江山如画》

2.视频《走进太极拳》

3.诵读《太极拳论》

二、杨露禅(10分钟)

1.神丐偷拳

2.三下陈家沟

3.进京授拳

三、太极史话(25分钟)

1.源流

2.师承

3.流派△△

四、天下太极(15分钟)

1.太极、太极拳、太极文化

2.太极拳的分类

3.太极拳的好处

4.太极拳的困惑△△△

五、一起来练太极拳(5分钟)

1.先看看您的基础

2.再传授您个秘笈

讲座开始前5分钟,12:25,播放视频0:《央视春晚太极拳舞蹈行云流水》(主持人讲话时静音,切换至视频1)

一、走进太极拳午休时间,感谢大家捧场,下午有课,一点四十我们准时结束。我讲四个问题:走进太极拳、杨露禅、太极史话、天下太极。播放视频1:《央视春晚张震吴京武术江山如画》,约4分钟——美吗?——美!我也觉得美。——跟今天的讲座有关系吗?——里面有太极元素,战狼吴京我喜欢。——跟我们自己有关系吗?——好像没有,我们只是观众,负责欣赏。好,现在,我们和太极发生关系!播放视频2:《走进太极拳》,约10分钟就看到这儿,这是温县宣传片,后面介绍温县经济。——太极拳跟温县什么关系?——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这个《太极拳论》是篇经典,谁写的?王宗岳。其实到底是不是王宗岳还有待考证,不管它,反正这篇文章我喜欢,小时候会背的,我给大家朗诵一下?原本是打算一个人表演,想想还是我们一起诵读比较好,人多有气势。太极太极勿太急,不要太着急,读慢一点,慢慢体会。得配点音乐。播放音乐:古琴曲《流水》,约4分钟齐声诵读: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二、杨露禅江山代有才人出,你们古文修养这么好!我读了很多遍,勉强读顺,你们第一遍读,就这么有气势、这么有韵味,齐声诵读是明智的。太极拳博大精深,一个中午讲清楚勉为其难,说个故事吧——杨露禅,相关影视作品很多了,听说过没有?杨露禅是位太极宗师,我们以他为线索,把关系一捋,可以得到个较清晰的轮廓。

1.神丐偷拳

杨露禅本不是乞丐,但有部电影,一部老电影,年上映的,《神丐》,讲杨露禅扮乞丐陈家沟偷拳,这是武林美谈。

杨露禅年少时酷爱拳脚,学过少林拳,当然只是些皮毛。一天,药店门口一恶棍,他没跟恶棍交手,是掌柜的与那恶棍交手,只轻轻一下,恶棍跌至丈外,杨露禅见罢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拜药店掌柜为师,掌柜的非常谦和,说自己没什么本事,刚刚打的是一种“棉拳”,家乡人人都会,但数陈长兴功夫最是了得,自己那点本事不及师父万分之一,真要想学,就上陈家沟跟陈长兴学。一路风餐露宿不提,杨露禅到了陈家沟,打听到陈长兴,登门求见。陈长兴很是客气,但拜师学艺婉言相拒——旧时的规矩大家知道,所谓武林秘笈,功夫是不轻易外传的,只传本姓,还要考察人品,通常传男不传女。杨露禅没办法,心想,先进陈家门再说,可陈长兴见过自己呀,怕被认出,他不惜以刀破面,扮成乞丐,饿晕在陈家门前,电影里是个下雪的场景。陈家人好心给他吃的,问他哪里人士,他装聋作哑胡乱比划,陈长兴看他可怜,收留了他,杨露禅顺利就业,当上了陈家的仆人,每天劈柴担水、打扫庭院,什么事都做,哦,端洗脚水估计不够资格,那得是十分亲近的嫡系弟子。陈长兴看杨露禅待人谦和,又十分勤快,自是喜欢。杨露禅每天都不闲着,白天做事留意陈家弟子打拳,夜里独自悉心揣摩、偷偷练功,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杨露禅够能装的,是个好演员。但是,有一天,终于露馅了,电影是这样演的: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开玩笑的,就是一天晚上,陈长兴带领众弟子练功,杨露禅偷窥墙头,趴在墙上偷看,观至精彩处,不禁叫了一声“好”——杨露禅真是个好学生,我就想要这样的好学生。开学第一堂课我就强调,没听懂务必打断,但我很少被打断,估计有人没懂,但他(她)不好意思,心想:我唐突打断别人怎么看?会不会认为我太笨或基础太差?这是不专注的表现——杨露禅太专注了,他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忘了自己是仆人,忘了自己是哑巴,于是露馅了。众弟子发现有外人,奋力追拿,将他团团围住,这里有武打,肯定不需陈长兴动手,那么多弟子呢。陈长兴端立一旁,发现这蒙面人闪转腾挪、窜蹦跳跃,使的竟是自家拳法,撕下面罩,发现是哑巴仆人,问他哪学的,杨此刻也不哑巴了,如实招了,陈长兴居然不恼,当下宣布:收杨露禅为徒。打破祖训收外姓为徒,于那个年代很不一般,我这样分析:如果此刻逐出,他在外面扬言,我陈家沟偷了拳,却又未得精要,岂不坏自家名声,这是一;陈长兴见杨露禅这么用心、这么用功,非常感动,想树个榜样,激励本家弟子,这是二;还有,毕竟生活了两年,在一起有感情了,平日里觉得杨露禅人品不错,这是三……我瞎说的,反正从此杨露禅正式入了师门,学了多少年忘了,不少年吧,这是一进陈家沟。

2.三下陈家沟若干年后,杨露禅学成,自觉功力大长。回到家乡,与人一交手,竟然输了。冷兵器时代练武的人很多,有功夫的远不止杨露禅一人,他们不学外语、不学高数(毛概教材还没编好),每天站桩打拳,天天就这事,你说功夫厉害不厉害?杨露禅输了,心想,这棉拳(那时不叫太极拳)是不是太棉了?打不了人?又一想,不对啊,师父陈长兴那么厉害,一定是自己还没学到家,于是,二下陈家沟。陈长兴看杨露禅不甘初级班学业,遂授中级班课程。这样,又过了很多年,算是中学毕业,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又回到家乡。这回,大学生归来,果然不一样,明显技高一筹,乡人试其武功,皆不是对手。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民间自然有高手、高手自然在民间,有个人,武禹襄,后来也成了一代宗师——武式太极拳创始人。他也是广平府人,与杨露禅同乡,小杨露禅十几岁,当时杨露禅三十出头,武禹襄二十上下,两人一交手,谁赢了?你们猜——打了个平手!杨露禅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自己毁容破相、扮乞丐偷拳,两进陈家沟,前前后后学了那么多年,费了那么多苦功,竟然与一毛头小伙打成平手?!不行,得考研究生,导师还是陈长兴。于是,三下陈家沟,这回陈长兴真的感动了。其实他早就被杨露禅的执着与真诚感动,偷拳那会就感动并冲动,收这个外姓为徒。那为什么又留一手?这个你们应该理解,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武功是练家吃饭的家伙,不能资源共享随便百度。但杨露禅实在是执着而坚毅,此时陈长兴年纪也大了,不想把一生武学带进棺材,杨露禅人品武德无可挑剔,悟性又高,是个合适的传人,于是他将一身绝学传与杨露禅。

你们看,师父陈长兴把全套《高数》、还有《习题册》都给了他。徒弟聪慧刻苦,师父倾囊相授,又过了很多年,杨露禅学成,这回是真的学成。后成一代宗师,人颂外号“杨无敌”。

3.进京授拳“杨无敌”这个称号是进京后的事。刚才那个武禹襄还记得吧?他也是一代宗师,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小杨露禅十几岁,官宦出身,家庭条件优越。据说杨露禅最后一次上陈家沟全靠武禹襄鼓励与支持,武禹襄给了他很多银两,让其孝敬陈长兴。当然,钱不是白给,有条件,什么条件?学成后教他(为什么不亲自学?这个问题你们自己想,我前面解释过了吧)。杨露禅学成后有没有把核心技术无保留分享我不知道,按武外甥的说法,没有。这个武禹襄是有基础的,也不需要杨露禅手把手教,点拨即可,据说武氏兄弟都与杨露禅学过,关系挺好。武禹襄的哥哥在京城当官,举荐杨露禅入端王府,端郡王府你们到北京可以去玩玩,现在是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哦,先是在另外一大户人家,后进了王府,进了王府就不一样了,走入上流社会。在王府教拳,当家庭教师,教的是些什么人?所谓王孙贵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社会地位高,对老师尊重,礼遇有加,老师杨露禅的地位自然更高,老师教授的太极拳顺理成章登上大雅之堂。

这期间有很多比武,杨露禅从没败过,外界见识了太极拳的威力与魅力,杨露禅名声大噪、威震八方,一代宗师江湖人颂“杨无敌”。你们看:手捧太极震寰宇,下联什么?胸怀绝技压群英。谁写的?不是我,我复制粘贴。

三、太极史话多么美好的一个故事,让我讲得如此苍白,你们还是看电影吧,哦,有电视剧了。下面这部分更加无聊,会出现一系列名字,不熟悉,但我建议你们记住,都是大家、都是宗师。1.源流第一位,张三丰。其实张三丰我也不认识,据说他活了几百岁,是人还是神?一开始温县宣传片说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提到历史,往往有争议,比如曹操墓,安徽人说曹操安徽的,安徽亳州曹氏家族墓最正宗,河南人说河南正宗确信无疑,都标榜自己正统,都是专家,信谁的?同样,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说法尚未统一,有一种说法: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创太极十三势:什么掤、捋、挤、按,这是四正;採、挒、肘、靠,这是四隅;还有进、退、顾、盼、定,五步。合在一起就是八卦五行,所谓“胸怀太极、手按八卦、足踏五行”,此太极拳之原型,后发展成武当太极拳。电影《太极张三丰》看过没有?李连杰主演的,想看吗?我也想,关键是电影一放就没我什么事了,我电脑里有,哪位需要可以分享。要知道张三丰练功的武当山在湖北十堰,而陈家沟在温县,温县在河南。百度一下,下了武当山坐个高铁到河南也挺方便,只是张三丰手机没装——到底哪个正宗?最近CCTV4《国宝档案》栏目有一期介绍专门张三丰,我朋友圈分享过。播放视频3:国宝档案《邋遢道人张三丰超清(P)》,约2分钟时间关系后面不放了,有介绍张三丰追随云游道士上了武当山,怎么模仿动物嬉戏创内家功、怎么怎么悟道等,但主要还是讲述历史上的逸闻趣事,如朱棣听说有位隐士名叫张三丰,是位得道高人,想请他出山,一来帮自己修炼养生术(皇帝想长生不老),同时做自己的保健医生(古代医道不分);二来可以出谋划策,辅佐自己治国理政。于是,四处打探、苦苦求访。

(指着图片)您看,朱棣还陆续发了多道圣旨给武当山,还发了朋友圈:三丰啊三丰,朕久仰真人,十分想见您一面,您道德崇高,希望有空的时候一定到京城来,探讨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朱棣熟悉吧?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这些典故《明史》里有记载,当然您也别一听明史立马就全信,历史……哦不说历史,历史我不懂的,有个大致印象吧:太极、八卦、形意等,属内家拳,据说系张三丰创立。这么说是有争议的,大家知道有这么个说法就行。至于太极祖师,陈王廷与张三丰,哪个正宗?我不知道。陈王廷何许人也?陈氏太极拳创始人呀!一开始温县宣传片介绍过。他与张三丰有无师承关系?我真不知道。百度一下:张三丰,元末明初人;陈王廷,明末清初人——不是一代人吧。有个蒋发其人,好像能让他们搭上关系,搭上关系自然奉张三丰为鼻祖,但陈家沟对此嗤之以鼻,根本不认同。陈家沟人倾向于太极拳系陈王廷独自创编,据说与戚家拳有渊源,说陈王廷根据戚继光练兵之拳,结合自己多年实战之经验,创一路炮锤、二路炮锤……这是陈家沟的说法。为争夺鼻祖,官司已打了上百年。前些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张三丰太极拳”申请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立刻引来陈家沟太极传人讨声一片,看来官司还在继续。弱弱地考证一下:李亦畲,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之甥,武禹襄的外甥,他称武禹襄“母舅”。年,李亦畲著《太极拳小序》,载:“太极拳始自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过而访焉。研究月余,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不用我翻译吧?这古文不晦涩。诶,“我郡南关杨某”,这杨某是谁?对,杨露禅;“伊不肯轻以授人”,看来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了。这篇文章是太极拳源流最早之记载,按该文论,太极拳系张三丰创立——是这样吗?

2.师承

电影《神丐》武打设计陈小旺,陈氏正宗传人,多少代还是多少世?这个概念我不很清楚,确切地讲是很不清楚,不同版本有不同提法,反正按陈家沟的说法,陈王廷是祖师,一辈辈往下数,他们有家谱。我们把鼻祖、祖师放一放,普遍认同的师承关系是:

陈长兴,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创大架一路、二路;杨露禅,杨氏太极拳创始人,陈长兴传杨露禅,杨氏源自陈氏,是由陈氏发展演变而来;吴鉴泉,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吴氏源自杨氏:你们看,吴鉴泉的父亲吴全佑,拜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为师。吴氏父子在杨式小架基础上,逐步修订、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吴氏太极——吴氏由杨氏修润而成;至于孙氏,也与陈氏有渊源:刚才我们说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创大架一路、二路,同是第六代传人的陈有本创太极小架,传侄陈清平(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后陈清平迁赵堡镇,弟子称所练拳架为赵堡架。赵堡掌门陈清平广收门徒,传外姓武禹襄,武禹襄博采众长,创武氏太极;武氏继续传播,衍出孙氏太极拳:你们看,我把杨露禅与武禹襄用虚线连了一下,他们不能说是师徒关系,但武确曾请教过杨,杨必须教武——进修费是人家出的嘛。后来武禹襄出差,“因公赴豫”到了河南,从陈青平学赵堡架,他饱读诗书,对武学有独到见解,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创武氏太极,成一代宗师。武禹襄传(甥)李亦畲,李亦畲传郝为真,郝为真传孙禄堂,孙禄堂融太极、八卦、形意之精髓于一体,创孙氏太极拳。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沿革、传承:吴氏源自杨氏,杨氏源自陈氏,而孙氏源自武氏,武氏武禹襄受教于陈清平,陈清平也是陈家沟出来的。有点糊涂吧,记住一点,陈、杨、吴、武、孙,这氏那氏,皆源自陈氏。前几天我看温县又推出新的宣传片,标榜“天下太极是一家”,此话大有深意,怎么理解?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还有个“和”我没讲,不讲了。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个大致的传承关系,箭头一目了然,但并非简单一脉相承,都有创新,都有发展,自成一体,各具特色,最后个个都成了一代宗师。

3.流派

△氏与式

下面简单介绍四式太极拳。哪四式?陈、杨、吴、孙,再加一个,就是武,武术的武,陈、杨、吴、武、孙。诶,到底是“氏”还是“式”?是姓氏的“氏”还是架式的“式”?你们听都是一个音,无所谓,但我打字必须做出选择。我姓夏,我打的叫夏氏太极?我倒是想啊,别人不认。刚才提到的名字都是大家、都是宗师。以前都说“氏”,可以明晰传承,但有家族狭隘之嫌。杨露禅进京,对太极拳的推广意义重大,在太极拳的普及上功劳巨大,外姓学练太极者日盛,光阴荏苒到了现在,再用这个“氏”已然不妥,而架式的“式”能较好体现流派风格,无任何封建残余,被广泛接受。你们观察一下,现在的出版物多什么什么“式”。

△观摩感受我们感受一下各式太极拳的风格吧,观摩一遍不可能得其真传,认得吧,认得即可。有人打拳,你马上判断出啊太极拳,并且是什么什么式的太极拳。杨露禅三下陈家沟,跟陈长兴学的什么拳?就是这:播放视频4:《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霍东利)》,约6分钟陈式解说(静音,鼓励学生先说)你们手机别上网,这个学术报告厅我试过,信号不好,上不了网。先不百度,凭自己的直觉,说说有什么特点。可以是一个字,比如“美”、比如“慢”,这两个字我说过你们就不必重复了,还有“臭”——不好吧?我们用一些优雅的词汇,比如……不举例了,我词汇量有限。也可以是一句话,最好是一段话。来,哪位?胆子大点,先说一个,抛砖引玉……你抛的不是砖——你家很多玉?说太极拳刚柔相济、连绵不断、节节贯穿……这各式都有,具体陈式什么特点?外行看热闹,从外在看,这人拧来拧去、扭来扭去,螺旋、缠绕、折叠,对,缠绕折叠,是个大的特点;还有松活弹抖(掩手肱拳处回放),掩手肱拳,肱[gōng],肱二头肌,以讹传讹我还是喜欢说掩手肱[hóng]拳,就是这个动作,发力讲求松活弹抖。我功夫不到,也想弹抖,就这样(比划)——弹抖容易,松活难!我为什么喜欢吴京?就是因为有一次,几年前了,电视里有个访谈,吴京坐在主持人对面上,稍稍比划了一下,松活弹抖,那功夫绝非一日之功,我瞬间爱上了他;还有什么?你看它不是匀速的,有快有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看了是不是特带劲?整套拳一气呵成,汹涌如涛涛江水奔腾不息,娴静似云端游龙怡然自得;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流派没有的招式,如腾空、跳跃、跌岔、震脚等,风格特点异常鲜明;还有拳、掌、勾手型上诸多细节这里就不再展开。去年国庆我们高中同学聚会,我打了趟陈式56,有人疑惑不是太极拳吧?我们心目中的太极拳长这样:播放视频5:《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陈思坦)》,约6分钟杨式解说(静音,鼓励学生先说)这就是杨露禅打的杨式太极。大部分人对太极拳的认识来自简化太极拳,就24个动作,我们习惯叫24式太极拳,主要取材于杨式。你们看杨式什么特点?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前面说过,杨露禅进京教拳,教的是些什么人?公子王孙、亲王贝勒,他们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让他们蹦啊跳啊、勉为其难,于是闪转腾挪、窜蹦跳跃没了,发力动作也做了简化,所谓“用意不用力”,后来人们发现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提高了技击意识,而且还可以保健养生,太极拳兼具技击与养生双重功能。还有什么特点?陈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杨式动作和缓、速度均匀……还有虚实分明、连贯圆活,哦,这好像各式都有。播放视频6:《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宗维杰)》,约6分钟吴式解说(静音,鼓励学生先说)再观摩观摩吴式,吴式美啊!杨露禅进京,对太极拳的推广具划时代作用,太极拳从此流传开来。几个儿子得其真传这是自然,不仅在杨家内部流传,不姓杨的也在学,因为人们看到上流社会都在“玩弄拳术”,于是民间纷纷效仿。吴鉴泉,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他跟父亲吴全佑一起,就曾在杨家学过拳,他跟杨露禅什么关系?吴鉴泉爸爸的师父是杨露禅的儿子,次子,二儿子。看吴式什么特点?柔化,这是最明显的;还有斜中正,斜中寓正,杨式要求立身中正,百会与会阴连线垂直于地面,而吴式斜中寓正,虽是斜的,但是直的,不弯曲,所谓斜中寓正;还有吴式多用掌,划平圆、立圆……太极拳虽说是武术的一种,但绝不是武人之专利,据说吴式太极拳特别适合知识分子,我自诩知识分子,我喜欢吴式,练得好不好不说,自我感觉很舒服,相当于按摩。为什么吴式适合知识分子?因为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集养生、健身、技击多功能为一体,涉易学八卦、中医经络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所以在太极拳的发展交流中少不了文人身影;而不好争斗、不好蛮力,主张松柔、柔化,吴式尤为突出;另外,吴式传承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对太极拳的推广与规范,特别是科学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今天的讲座也算一份贡献?播放视频7:《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易鹏)》,约3分钟孙式解说(静音,鼓励学生先说)最后再看看孙式。诶,杨露禅第二次回乡和谁打个平手?武禹襄。武禹襄创武式太极,孙禄堂在武式基础上又创编出孙式太极拳。

孙式的特点是步子活。你们看,孙禄堂长这样,其貌不扬,但武功了得,与霍元甲齐名,厉害吧!他形容短小个子不高,为弥补身材缺憾苦练步法,步子异常灵活——进必跟、退必撤。孙禄堂集太极、形意、八卦之精华于一体,创孙式太极。大家看了什么感觉?整套拳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变化多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开合有致、进退相随,你们看,它里面有很多开合手,有点像拉手风琴,练过气功的朋友知道什么感觉。时间关系后面我们不放了,几类传统太极拳,我列了个一览表,大家对比一下:

传统太极拳一览表

流传地域

河南

河北

北京

河北

河北

代表人物

陈王廷

陈长兴

陈有本

陈清平

杨露禅

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

吴全佑

吴鉴泉

武禹襄

李亦畲

孙禄堂

共同特征

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节节贯穿;

含蓄内敛、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

……

主要特点

松活弹抖

缠绕折叠

快慢相间

刚柔相济

闪展腾挪

窜蹦跳跃

柔和缓慢

中正安舒

舒展大方

速度匀缓

虚实分明

圆活连贯

柔化

斜中寓正

开合有致

精巧紧凑

开合有致

进退相随

小巧轻灵

架高步活

柔缓圆活

变化多端

四、天下太极1.太极、太极拳、太极文化三观不同不能谈恋爱。一天,校车上一位老师问另一位老师:诶三观三观哪三观啊?太极观、形意观、八卦观?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太极观,这没什么标准答案,我分享分享自己的观点,你们也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口头表达,我常把太极拳简称太极,其实太极是个哲学词汇,是中国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不是感觉特有文化?继续念下去您会觉得我更有文化。确实,太极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太极拳是太极文化很好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了解太极文化。比如“四两拨千斤”,不光你我打架时要注意,很多场景、很多领域,都可以借鉴:一天,一位美女,她向我推销保险,说保险好啊,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我几乎心动;再如一带一路,这是国家顶层战略,好像也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我没文化,不展开了。2.太极拳的分类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国内比赛交流需要,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依据传统性、科学性、竞赛性原则,创编了陈、杨、吴、孙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突破了民间传统太极与竞技之间的隔阂,真正把传统武术纳入竞赛体系,这是年的事,年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也随之问世。我们学过数学,集合,高一学的吧?什么A交A补等于空集、A并A补等于全集……我说把太极拳分为“武当太极”和“非武当太极”肯定没错。同一对象,按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分法,我电脑里建了两个文件夹,一个叫传统,一个叫综合:传统的包括陈、杨、吴、孙等,其实刚才视频放的肯定不是杨露禅他们当年打的,是专家根据传统套路修改完善,编排出的所谓竞赛套路,我把它们都归为“传统”;除了传统就是非传统,我统称其“综合”,24我也把它归为综合,虽然它主要就是杨式,48、42更明显了,综合了陈杨吴孙各式,说这些你们没感觉,不说了。3.太极拳的好处好处大大。你们知道,但不重视,请个伟人来劝劝您:播放视频8:《周恩来评太极拳》,约1分钟年,周恩来会见日本友人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我讲不出总理深刻的话语,就觉得年轻人练太极很酷,男同学可用来找女朋友——哎我教你太极,教着教着就“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你们会啊?女同学可用来减肥——练瑜伽挺好,也挺贵的吧?太极拳有个好处,可以一个人玩!我们健身,需要有个好的项目,这个项目最好能坚持一辈子,所谓终身体育。体育项目很多,年轻人爱踢足球,得大一帮人吧?到了一定年纪也不敢踢了,对抗性太强;打篮球人少点,但少到一两个、两三个也没意思;乒乓球好,只要两个人,但也得两个人呀,你有兴致球友也有兴致但没空,等他有空您可能又没了兴致,另外还得备张球台,最好是室内,室内最好铺有塑胶地板……条件很多。而太极拳,可以一个人玩,当然,玩好了男朋友女朋友都会有。

4.太极拳的困惑

太极拳没有困惑,是我们关于太极拳的困惑。

△太极拳能不能打人

有没有同学上来跟我比试比试?啊,真上啦!在我趴下之前先放段视频:

播放视频9:《太极拳典型动作用法》,约3分钟厉害吧?这张照片,熟悉?

什么?不知道!看来你们是没在江湖上混。左边这人叫……不管他叫什么,他就是想出名,我不能再帮他了,右边这位据说是太极高手——比赛结果?——30秒K.O,有说20秒的。做何感想?这事前不久网上沸沸扬扬,你们好奇可以找找视频,顺便也浏览浏览相关评论,但一定要独立思考,勿人云亦云。确实,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国传统武术,面临一种窘境。我以为,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但您想修身养性也不是非得练武术,钓钓鱼、养养花、听听音乐、练练书法……都挺好,武术的实用价值是生死搏击,说白了就是杀人,什么点穴、锁喉、反关节,阴招毒招皆是招,武林秘笈吧。《岳飞传》中岳飞把谁给劈了?能想象得出吗?我目前的功夫手撕鬼子还不行,手撕青蛙差不多:两手捏住青蛙双脚,用力一撕……太残忍了——这是武术!而韩国的跆拳道(我觉得也源于中华武术)、西洋的拳击,包括散手、自由搏击等,都是体育比赛,属竞技体育范畴,是在确保生命安全前提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国庆在家看了场昆仑决综合格斗,很是过瘾,老外被打得很惨。综合格斗没什么禁忌,肘啊膝啊什么都可以用,但还是有规矩的,地面技术不可以垂直肘击,踢裆也是不允许的。比赛中这位外国选手一个飞脚,踢到中国小伙裆部,不是故意的,慢动作显示脚背扫到裆部,中国小伙当即痛苦地蹲下,此刻,裁判很有经验,果断宣布比赛暂停……也就是说,体育竞赛有规则,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而传统武术无禁忌,目的是制服敌人要人命。武术进奥运,很多年前中国人就申请了,难!过去难,今天看还是难。这张照片是5号拍的,比赛是3号,不是直播,但我看得热血沸腾、感慨万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这外国大个被中国小伙打得挺惨,但中国小伙武德极好,每轮结束都主动与对手拥抱,轻轻拍其后背以示友善,这外国选手满脸是血,一度护齿也打飞了,竟一点不恼,也与中国选手友好相拥,目光中透着惺惺相惜的敬意,我知道这是体育比赛,不是生死相搏。而传统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其实用价值就是生死搏击。问题来了,现在不能随便杀人(真想杀,刀比拳厉害、枪比刀厉害。这则新闻是刚刚国庆的事:《美国最惨烈枪击案嫌犯已身亡,64岁白人男子在酒店32层扫射,已致超50死伤》),于是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只限于军警、部队等特殊领域。当然,一般人,包括你我,都可自诩练武之人,或说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能真的杀人,怎么办?树个假想敌,所谓“以意先行”,这是太极拳要义之一。

这也是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天天想着要打败敌人,但从不与别人打架。道理悟出来了,知行合一是另外一回事。前不久洞朗事件,我看了新闻,急啊,但中国人善太极,武止于戈,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人不惹事、不怕事,太极也是这个理。

我的观点:说那些拳击高手,得过什么什么金腰带;那些武术行家,功夫如何如何了得,都是身体机能好过常人。我们常人,只需想着一件事——如何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或退而求其次,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在较长时间维持尚存的一些机能,这是太极拳实用的养生价值。太极拳能不能打人?能,肯定能!传统武术就是冷兵器时代在实战中发展出来的,但目前人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ianai.com/xxjshe/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