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委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引导,坚持平稳过渡,坚持群众主体,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保“十四五”岳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初具成效。完善修编“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和生猪恢复,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十条各具特色的全产业链;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新山村;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升“三变”改革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重点帮扶村提升行动。

——到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国企引领,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坚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坚持多规合一,打造一批跨乡镇高质量发展战略组团;坚持示范引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标准地标准林标准房改革新路径;坚持数字赋能,打造一片乡村振兴云平台。农村“双基”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产业链薄弱环节有效增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

——到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山水田园式生态宜居县域,初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过渡期内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对县内现有帮扶政策进行研究论证、优化调整。加强帮扶政策与市场机制对接,促进帮扶政策合理、适度、可持续。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推深做实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工程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推进县城供水和22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全县个集中安置点,各类财政涉农资金向集中安置点倾斜,提升安置点管理服务水平,突出抓好搬迁脱贫人口的产业就业帮扶,确保搬迁户稳定增收。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产业发展的成长点、乡村旅游的风景点、集体经济的结合点等“五点合一”品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对全县扶贫资产加强监管,建立后续长效管理机制。对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类管理,明晰产权归属、明确管护职责、规范运行管理。对闲置、效益较差甚至亏损的扶贫资产,各产权单位要立足实际,积极盘活并发挥效益。

(二)建立“三大机制”,常态化帮扶低收入人口。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老弱病残孤”等特殊困难群体,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识别标注和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分户子女家庭条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实现对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认真落实“五防”机制,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农村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低保对象给予定额资助,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大病保险继续对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比普通参保居民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住院和门诊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特困人员在全年度救助限额内,合规住院自付费用给予%救助,其他救助对象按标准分类确定救助比例。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自行开展的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完善儿童关爱服务,不断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加强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资助、监护责任保障落实。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力度,落实基本生活、教育保障、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健全特困失能人口兜底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及低保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根据困难类型及时救助,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完善养老保障,加大县级失能供养服务中心建设,开展老旧乡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服务对象集中供养服务能力,推动医、康、养、护有机结合,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老年人供养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整优化低保“单人户”“低保渐退”等政策。健全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落实特困救助供养未成年人年龄由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政策,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审批和终止救助全流程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探索建立健全“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三)实施“五大行动”,实现工作有效衔接。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围绕“茶叶品牌化、蚕桑智能化、蔬菜品质化、养殖生态化、果药特色化”,启动推进茶叶、蚕桑、高山蔬菜、香榧、中药材5条农业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实施光伏提升工程,强化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管理、科学分配收益、综合利用开发、改造升级优化等。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旅游精品村,创建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格局。实施农村商贸流通提升工程,配建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冷冻保鲜体系。实施消费扶贫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农副产品异地产销对接、直播带货销售、农特产品直销等行动。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扎实做好稳就业和保就业工作。大力扶持、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积极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继续鼓励乡镇、村(社区)开发公益岗位。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行动。强化认定程序,择优遴选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整合政策资源,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农村发展经验,利用三年左右时间,首批创建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率先打造一批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示范强村。开展重点帮扶村提升行动。选择一批地处偏僻、交通偏远、人均收入偏低的薄弱村,首批同步对薄弱村进行重点帮扶,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补齐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面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年完成农村改厕户;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持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五清三改”村庄清洁行动和“两美家庭”创建活动。年新建10个省级中心村、3个市级中心村,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

(四)健全“五大保障”,做好政策无缝对接。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总体稳定,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加强支出政策和项目绩效评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退宅还耕)政策,统筹可支配财力,支持“三农”发展。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实质整合比例。继续实施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认真落实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并做好风险防控;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持续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增品扩面,提升特色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中长期信贷,服务乡村振兴。发挥资本市场力量,积极运用脱贫地区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推动条件成熟企业实现上市,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上市企业达到3-5家。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严格落实省建设用地指标政策,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统筹保障公共公益设施、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积极争取成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批试点,摸排“十四五”期间有可能入市流转使用的产业需求、项目需求和地块属性。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适当放宽事业单位招聘限制,对专业技术人才,简化招聘程序,建立引进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做好社会帮扶政策衔接。坚持和完善社会帮扶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单位定点帮扶,继续坚持县直单位定点帮扶机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2.18万亩以上,加强15.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鼓励优质专用粮食生产,落实保险政策,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抓好中小规模养猪场的改造升级,推进实施青天晨安养殖场、公界山SPF猪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恢复生猪生产。完成金鸡工程有机肥厂技改,大力发展岳西黑猪及生态土鸡、山羊和大别山黄牛等特色养殖。稳定家禽、家畜生产,推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稻(茭)鱼综合种养亩。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粮食、蔬菜、道地中药材等地方老品种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部分优质老品种进行保护性繁殖。强化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培育岳西黑猪优质新品系,积极申报岳西黑猪地方品种省级保种场资格,以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岳西黑猪产业联合体,推进岳西黑猪扩繁和开发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红线保护制度。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十四五”期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年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扎实做好用地需求摸排工作,提高农用地转批效率,保障农民建房用地指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力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创建等薄弱环节建设,在田间地头布局一批保鲜库,在产业园区扶持建设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国家、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实施好徽茶集群项目。重点推进徽名山、皖农生态等17家面向长三角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山蔬菜、有机茶叶“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力争获批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香榧深加工产业园、大别山(岳西)国际智慧农商产业园、白帽生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年家庭农场达到个以上。持续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加强“空壳社”清理整顿工作。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机耕机种机收、机剪机采、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年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家以水稻、茶叶、高山蔬菜等为主,服务范围较大、效果较好的示范服务组织。推广金寨县“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经验,年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名。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加大县级科技特派员选认力度,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乡村转化应用,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提高自主研制能力,扶持特色产业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支持高端智能、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快推广绿色高效适宜山区农业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创建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和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结合无人机试验区建设,大力开展茭白等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控。

(六)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报批,出台《岳西县村庄分类及布局规划》,编制实用性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强化农房质量监管,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严禁大拆大建或破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自然环境及历史环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六安至安庆铁路(岳西段)和岳西高速东延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岳西通用机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县组组通硬化路;推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城周边20公里内乡镇%通公交。开展22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国有化公司运营和标准化建设;加强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河流防洪工程,强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速清洁能源聚集发展,积极推动天然气下乡。积极推进千兆固网接入网络建设,提高宽带网络乡村普及率,启动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岳西中学整体搬迁、汤池中学校园扩建。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覆盖率提高到72%。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医院医院,医院诊疗能力和就诊率。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四馆一中心”建设。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持续巩固“两山”理论实践成果,谋划潜水、长河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大别山区水生态补偿项目,完善县域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将整治工作向中小河流、农村水系延伸,确保河湖生态得到修复。加大农村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年建设20个中心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持续做好“五绿”行动,完成2.3万亩芭茅山改造任务,建设香榧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亩,做好森林防灭火、松材线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开展鹞落坪、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保护区常年禁捕,天仙河水域阶段性禁渔。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实行人防与技防结合,确保十年禁渔令全面有效落实。

(七)深化农村改革。深化“三权分置”改革。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建行合作,由点到面,建立集登记、备案、评估、担保、抵押为一体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平台。在巩固年低效耕地利用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县域内基础设施、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综合利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严厉执行“六个严禁”,严格落实建房审批流程,压紧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处理。持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监管平台,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回头看”,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深入实施新时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程,年集体经济强村数量继续保持在省市前列,纯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确保纯收入较上年提高50%以上。扩大“三变”改革范围。提升“三变”改革质量,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村社结对等,加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培育引进,发挥主体带动作用。探索完善“保底+分红”等收益分配方式,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年全县“三变”改革的村达到70%以上。

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八)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及时研究解决“三农”重大问题;乡镇党委书记发挥好关键作用,集中精力抓有效衔接;村党组织书记立足本村实际,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建立健全县干和县直单位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坚持“六步工作法”,启动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乡村振兴轮训。科学合理设置乡村振兴机构和职能配备,组建乡村振兴局,成立五大振兴专项工作组。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重点帮扶村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县。

(九)加强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县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实施“土专家”“田秀才”等优秀乡村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引进“三归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提高“一肩挑”比例,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力争每村有1名全日制大学生进班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持续开展“五面红旗村”争创活动。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规范加强农村群团组织建设。按省市统一部署,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持续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示范评定与创建工作。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县。

(十)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及主要职能部门要率先建立县直文明实践所和实践基地,继续深化乡镇文明实践所、站和基地建设,创新培育志愿服务项目,精心组织文明实践活动。启动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继续深化“一城三区”网格化创建管理,力争年省级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乡村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着力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和大别山革命精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全面实施积分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扶贫振兴夜校”作用,坚决抵制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宣传活动,深化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禁止焚烧香纸冥币工作,鼓励城区推进殡葬改革。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办好农民丰收节庆活动。

(十一)完善乡村振兴督查考核机制。将乡村振兴实绩纳入乡镇、县直各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一线干部。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乡村振兴履职不力、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进行约谈,约谈情况抄送县纪委监委和组织部门。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减负举措,减轻基层负担。深入推进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坚决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侵占损害集体资产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纠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知重负重、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和“十大行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岳西。

中共岳西县委岳西县人民政府

年4月9日

红旗村

航拍红旗村

板舍村航拍照片

板舍村之秀美山庄

程小龙摄

白帽镇土桥村

由于篇幅限制,更多岳西乡村村庄图片不能一一展示,在此说明

想结交更多的岳西小伙伴?寻找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盆友?一定要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ianai.com/xxls/7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