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国之兴废,经师为基。教师,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入智慧的殿堂;教师,用心血铺就一条条大路,指引我们奔赴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师之重,为师之荣,正在于此。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群体的素质和精神,向来是祖国强盛的基石保障,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无不得益于一批批“立三尺讲台,育时代新人”的优秀教师的传承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党委书记韩进指出:“武汉大学就有着这样一批好老师。他们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校长窦贤康提出:“世界一流研究生的锻造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导师,特别是潜心立德树人,深受学生喜爱,为师为学为人,堪为师生榜样的好导师。”因此,为扬此师风,十一年来武大一直连续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他们是珞珈之英,亦是华夏之魂,他们身上展现的,是当代青年最应学习的专业风范,他们心中蕴含的,是莘莘学子最应感激的春蚕之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每一位为武大、为祖国教育事业付出良多的教师,都值得我们赞颂铭记。

个人简介

袁荃,女,回族,年2月出生,安徽安庆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期致力于基于纳米材料的复杂生物样品分析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曾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余篇,年荣获纳米生物科技领域的NanoResearchYoungInnovatorAwards。

01锐意进取路不忘旧师恩

“走上这条道路主要受两位导师的影响,他们都非常热爱学术。”

下决心走上科研这条仿佛于漫长夜途中独自寻找星辰的探索之路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一位优秀而有榜样意味的好导师则会成为一盏路旁的明灯。袁荃老师提及,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一研究领域,并坚持为之奉献,是因为受到学生时代的两位老师影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遇到的导师严纯华院士和之后漂洋异乡到佛罗里达大学求学时师从的谭蔚泓院士,他们都是非常热爱学术并终其一生献身于此的好老师。他们的科研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袁荃老师,也成为她义无反顾投身学术,并大放异彩的一个重要契机。师道相承,袁荃老师不忘恩师们授人以渔的精神和严谨勤劳的学术风格,在自己的研究生涯和育人道路上同样汲汲以求,致力于斯。在博士生王杰科研工作遇到瓶颈时,袁荃教授为他提供了去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课题组交流学习的机会,为王杰顺利开展实验铺平了道路。王杰说他读博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袁荃教授经常通宵帮他修改文章,这种勤劳敬业、全身心投入的科研态度深深打动了他。

0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毅。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

袁老师带出来的学生,现已入职武大化院的杨雁冰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袁老师这种坚毅不息的精神对她能够坚持做科研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坚持是一种包含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在科研工作中,非常需要科研人员具备坚毅这种品质,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终能有所收获。”这些话是袁荃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无论是科研还是教育,这都是袁老师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态度。疫情期间,尽管工作条件有所缺失,不安和惶惑也笼罩在许多人的心头,袁老师却没有因此而有所懈怠,仍然坚守在工作台上。另外,袁荃老师也提及,在疫情期间她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许多科研工作者都在开发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科学与现实相接,以济世救民为务,这种真正发挥科技创新之用而造福百姓的工作氛围,也是让她在疫情期间能一直坚持并难以忘怀这段奋斗岁月的一个原因。

03愿君学长松志当存高远

“希望我的学生们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在科研上有着坚忍不拔的劲头的袁荃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教学经历中留给学生们最深的感受则是随和亲切。她对学生们关怀备至,也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杨雁冰博士说:“袁荃教授和我们坐在一个办公室,全身心、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如何查阅文献、设计课题、写文章、写基金申请书;在生活上,袁荃教授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kjianai.com/xxxh/6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